准确的应用量潮时间周期进行操作
(2013-01-08 09:39:52)
标签:
大势研判个股股票麦氏理论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量潮运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持续的增量与缩量,持续的增量说明的是量潮推动的上涨,也是量增价涨的一 个很重要的论证,所以也可以视为一个涨势量潮的推演。反之,一旦形成缩量后的量潮趋势形成压缩的开始,那么持续的缩量就会构成持续的下跌,即缩量下跌无力 承接的一个演变,当然就是跌势量潮的演绎。
只要掌握量潮运行的规律,基本上可以很好的掌握量潮的循环结构,只要针对量潮的循环判断,就可以大致上掌握量潮形成后的价格涨与跌,重点在于如何应用。
举例,在12年5月9日之前的量潮演变,本栏谈到量潮的扩增已经到了滚动的最后阶段,一旦进入时间周期完成后就会开始构成量压而助跌,因此当时特别强调一定要重视当时的量潮演变。
环 视当时的环境,尤其是在“51节日”前的政策优势,它几乎大喇喇的明示市场,政策三天一个小利好出台,五天一个较大利好的推出,简直可以用无日为之,所以 在“51节”后市场几乎都站在政策利好的解读解读,认为会构成明显的上扬,当本栏一直强调量潮已经出现明显的高位推不动,接下来将出现缩量后的助跌。
不是本栏要刻意与众不同,而是全市场都习惯从价格解读大盘趋势,唯独本栏采取量潮趋势的演绎说明,强调的是量潮代表了一切,从5月9日这一天开始之后的下跌,还真的验证了量潮领先盘面的优势。
在涨势量潮调整为跌势量潮,通常还有一段调整量的出现,从市场心理行为观察,这个状况说明的是“多头操作者不愿意认输”的心态,总认为不可能如此就下跌,尤其是政策的强力做多宣示。
最后结果证明,即使是政策的利好也必须符合市场量潮趋势,如果期待通过政策的干预意图改变量潮趋势,最后也会被市场否决,说明市场的交易应该还给市场自身决定,更证明政策不能违背市场的趋势。
结 果从5月9日到6月1日的修正调整完成后,6月4日正式再度下跌,到5日后的缩量,形成对比前一天的大量,构成“断层量”的产生,说明“断层量”一旦出 现,就是由“多转空”的一个很重要的演变,从这一天开始以后,每一次的缩量都是再度下跌的证明,尤其本栏谈到的量潮演绎——跌势量潮中任何的缩量就意谓随 时会再创新低点,从过程中已经一一证明。
6月5日的下跌阶段,从量潮推演,也只是从最高972亿元的跌势,对比更高前的1577亿元,说 明这个量潮是第二个阶段的跌势量演变,所以它会形成第一次的60天运行,等于去年8月28日当时完成的状况,已经证明后来的演变,虽然有些读者在那个时候 怀疑这样的推演,其中也就多等几天而已,在指数的下跌幅度不大的情况下,这些推演都是合理的动向,最后在9月7日的放大量长红上涨,当天的1111亿元大 量,涨幅达到3.7%,说明这一个涨势的强势。
从这一天后运行,到11月27日的变化,最大的挑战在当天跌破2000点,本栏并没有因为跌破2000点时跟随市场一起看跌,相反地,坚定的坚守量潮的推演,谈到再下跌的幅度不大,时间周期最在12月4日这一天开始。
很幸运的,正好12月4日这一天就是最低点,然后12月5日出现开始放量后的上扬。当时的市场都认为量能不足无法上涨,只有《麦氏理论》独排众议认为,量潮时间周期到了自然就会增量,自然就会放量上涨。
从 今天回头看,证明量潮的演变的确是判断的基础,本栏要从12月5日推演后面的行情,简单的说,从这一天开始之后的未来60个交易日,都是偏向明显的涨势, 对比60日均价线来看,等于这条均价线将构成指数依循这个均价线持续上涨,只要每一次指数回调缩量,如果有机会跌回60日均价线就会构成支撑。如果要直接 论断,等于未来60个交易日内看不到指数跌回60日均价线。
不仅这个,还可以从120日均量线上涨后的演变,也可以简单认定120日均价线将构成有力的推升助涨,它的周期可以长达120天,即到6月底以前都是偏向对多方有利的助涨。
从今天可以看到三个月之后,每一天都可以针对未来三个月的规划,这个就是趋势的判断。
从今天开始采用120日均量线与均价线的判断,可以针对这个趋势判断未来持续对多方有利的120天,等于到6月中旬之前都对多方有利。
也许你不一定可以接受本栏这样的说法,没关系,持续的增量持续的推升上涨,持续的论证,60天后我们再重新回头来检视今天的分析,到时候看看结果如何?对比论证,让你知道《麦氏理论》量潮对趋势的事先推演论断。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量潮运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持续的增量与缩量,持续的增量说明的是量潮推动的上涨,也是量增价涨的一 个很重要的论证,所以也可以视为一个涨势量潮的推演。反之,一旦形成缩量后的量潮趋势形成压缩的开始,那么持续的缩量就会构成持续的下跌,即缩量下跌无力 承接的一个演变,当然就是跌势量潮的演绎。
只要掌握量潮运行的规律,基本上可以很好的掌握量潮的循环结构,只要针对量潮的循环判断,就可以大致上掌握量潮形成后的价格涨与跌,重点在于如何应用。
举例,在12年5月9日之前的量潮演变,本栏谈到量潮的扩增已经到了滚动的最后阶段,一旦进入时间周期完成后就会开始构成量压而助跌,因此当时特别强调一定要重视当时的量潮演变。
环 视当时的环境,尤其是在“51节日”前的政策优势,它几乎大喇喇的明示市场,政策三天一个小利好出台,五天一个较大利好的推出,简直可以用无日为之,所以 在“51节”后市场几乎都站在政策利好的解读解读,认为会构成明显的上扬,当本栏一直强调量潮已经出现明显的高位推不动,接下来将出现缩量后的助跌。
不是本栏要刻意与众不同,而是全市场都习惯从价格解读大盘趋势,唯独本栏采取量潮趋势的演绎说明,强调的是量潮代表了一切,从5月9日这一天开始之后的下跌,还真的验证了量潮领先盘面的优势。
在涨势量潮调整为跌势量潮,通常还有一段调整量的出现,从市场心理行为观察,这个状况说明的是“多头操作者不愿意认输”的心态,总认为不可能如此就下跌,尤其是政策的强力做多宣示。
最后结果证明,即使是政策的利好也必须符合市场量潮趋势,如果期待通过政策的干预意图改变量潮趋势,最后也会被市场否决,说明市场的交易应该还给市场自身决定,更证明政策不能违背市场的趋势。
结 果从5月9日到6月1日的修正调整完成后,6月4日正式再度下跌,到5日后的缩量,形成对比前一天的大量,构成“断层量”的产生,说明“断层量”一旦出 现,就是由“多转空”的一个很重要的演变,从这一天开始以后,每一次的缩量都是再度下跌的证明,尤其本栏谈到的量潮演绎——跌势量潮中任何的缩量就意谓随 时会再创新低点,从过程中已经一一证明。
6月5日的下跌阶段,从量潮推演,也只是从最高972亿元的跌势,对比更高前的1577亿元,说 明这个量潮是第二个阶段的跌势量演变,所以它会形成第一次的60天运行,等于去年8月28日当时完成的状况,已经证明后来的演变,虽然有些读者在那个时候 怀疑这样的推演,其中也就多等几天而已,在指数的下跌幅度不大的情况下,这些推演都是合理的动向,最后在9月7日的放大量长红上涨,当天的1111亿元大 量,涨幅达到3.7%,说明这一个涨势的强势。
从这一天后运行,到11月27日的变化,最大的挑战在当天跌破2000点,本栏并没有因为跌破2000点时跟随市场一起看跌,相反地,坚定的坚守量潮的推演,谈到再下跌的幅度不大,时间周期最在12月4日这一天开始。
很幸运的,正好12月4日这一天就是最低点,然后12月5日出现开始放量后的上扬。当时的市场都认为量能不足无法上涨,只有《麦氏理论》独排众议认为,量潮时间周期到了自然就会增量,自然就会放量上涨。
从 今天回头看,证明量潮的演变的确是判断的基础,本栏要从12月5日推演后面的行情,简单的说,从这一天开始之后的未来60个交易日,都是偏向明显的涨势, 对比60日均价线来看,等于这条均价线将构成指数依循这个均价线持续上涨,只要每一次指数回调缩量,如果有机会跌回60日均价线就会构成支撑。如果要直接 论断,等于未来60个交易日内看不到指数跌回60日均价线。
不仅这个,还可以从120日均量线上涨后的演变,也可以简单认定120日均价线将构成有力的推升助涨,它的周期可以长达120天,即到6月底以前都是偏向对多方有利的助涨。
从今天可以看到三个月之后,每一天都可以针对未来三个月的规划,这个就是趋势的判断。
从今天开始采用120日均量线与均价线的判断,可以针对这个趋势判断未来持续对多方有利的120天,等于到6月中旬之前都对多方有利。
也许你不一定可以接受本栏这样的说法,没关系,持续的增量持续的推升上涨,持续的论证,60天后我们再重新回头来检视今天的分析,到时候看看结果如何?对比论证,让你知道《麦氏理论》量潮对趋势的事先推演论断。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