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力操作手法与成交量的认识

(2012-11-26 17:10:13)
标签:

大势研判

个股

股票

麦氏理论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每一个股票的涨涨跌跌最重要的莫过于成交量,事实上只有价格与成交量而已,其他衍生出来的均量线及均价线是 方便应用与解读说明的工具。即均量线及均价线是给予协助与了解时间周期与空间的差异解读,是否这样就可以真正解读里头的状况呢?谁也无法真正讲解其中的过 程,即使是介入者掌握超过60%以上的干预能力,也只能针对他可以干预的部份进行,超过了也会力有所未逮,不是所有状况都可以掌握,也不是所有状况都可以 解读,只能解读所知的部份,不知与未知的只能视为“天知”。

有一点是每一个介入者很在意的,即因为买多了,显示他的目的,难免也会跟他绑 在一起,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也因为介入者投入过多,所以难免会动辄得咎,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会起到左右的影响。所有的介入者在初步掌握一定筹码 后,通常会分成核心成员,一般不会超过3个人,然后是内围人,内围一般会有2~3圈,然后才是外围,外围一般会有3~5圈,再来才是消息的散布。等于从初 步介入准备炒作时,也只有三个人知道而已,再来扩大到其他的围圈,最后才是发动的开始。

内围人的进出通常都需要报告,不可以随意进出,等 于筹码进出都在控制中。有些属于“锁单”的作用,也算是相当核心部份,另一种是“帮忙锁定”,讲好一定时限,还有一定利润范围,时间到了、价位到了可以自 行处理。这部份的筹码比较稳定,但有些时候也会形成不稳定状况,难免会有“看情况不对路时不听话自行处理”,所以这个部份是介入者最不喜欢的,偏偏这一批 人最多意见,常常干扰了介入者的操作。因此在某一种状况下会故意设计陷害他们,让他们先出脱,或是提供假消息,诱使他们卖出,以免坏了大事。

至 于外围的跟进,很多时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手消息,常常传到散户时已经经过6~7次的传播,一般听到的也只能这么说:“我朋友有主力介入”,或是“我朋友认 识的主力介入”。事实上,这些话说了等于没有说,听了也没有用,因为不能作为操作的使用,常常会误导判断,也会被二手传播给害了。说的清楚一点,常常很多 分析会说,主力如何又如何?他真的认识主力?根本不可能,都是他自己的意见而已,然后借助“主力”这个词来迷惑不知者。也有人会说机构如何又如何?他真的 知道机构了吗?根本不可能,都是自己随便说说。

还有一种是正好认识一两个有关的人员,然后听他们说了一些什么?之后加油加醋的说“主力已 经如何又如何”?如果仔细的观察,他所谓主力,也就其中一个人而已。例如有人常常说:“市场热钱如何撬动股价”?或是“游资如何又如何”?说真的,也就他 知道的那一个层面而已,试问:真的知道多少游资、热钱呢?几个亿?仔细追问,都是绘声绘影,因为谁也不清楚,谁也说不上,都是“捕风捉影”,都是“自我放 大”而已。就如我们谈到博弈,谈概念是可以的,如果真要谈到那个又是那个机构的博弈,这个就不必了,因为绝对不准。当然,从过程来看,似乎都有一点道理, 毕竟都是市场解读,但绝非事实本意。

如何辨别分析说明真的可信程度呢?重点在于语言应用的描述准度。说真的,很难做到呀!因为要真的俱有 市场参与者与经验者才可以说出其中的缘由。如果真的是参与者,多数都不会说出口,因为没有必要说出来,以免断了自己以后的财路,而多数人说的都是擦边球而 已,虽然不能说像瞎子摸象,不过多数状况也没有差很多。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最后只能针对时间周期与价格空间变化说明而已,最好的说明,及最可以引用的也只 有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而已,其他真的没有。而且要很朴实的将演变事先描绘,这个简直就是难上加难。要看的是这些,不是事后的对与不对。

如 果真的可以在同一个基础上看问题,大致上就不会有争议了,尤其是对区域演变变化的描绘,感受程度的不同与经验值、期待值不一样,难免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部份 来解答,这样就形成了说明状况与实际状况有出入。等于选择性的解读,与选择性的了解,或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解读与了解,都是很多错误理解的开始。一般人最 喜欢用辩证方式了解,例如:这样说来就是看涨,是看涨那么所有的下跌就不对,因此今日的下跌就说明看涨的错。其实,股票的涨跌可以是在趋势的范围内的变 动,是中期性的变化而已,对趋势没有影响。可是只看到结果,所以难免会说这个分析是错的。

例如本栏应用三点一项分析时谈到的状况,明明都 已经谈到“今日的条件倾向下跌居多”,如果要改变,只有一点,“第二及第三个小时增量高于第一个小时”,因为进入这个阶段就会有类似状况的演变。但基础条 件如此,即使今日拉高作收也难保之后不跌,不该涨的结果涨了,但隔日可以重新跌回来,这个才是推导分析的重点,但只看到讲“今日跌”,结果是“涨”,就认 定反了。这个能说什么呢?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演变,该说明与交代的也都说了,还有这样的差异,这就不是分析的问题。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