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及周期的指数与均量线高低比较(2)
(2012-08-20 14:52:15)
标签:
大势研判个股股票麦氏理论投资分析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先从120日均量线的量潮谈起,上一个120日均量线636.72亿元是出现在2月17日,然后一路的上扬到7月9日的796.39亿元,完成一个低到高的循环,目前属于再度向下的趋势萎缩。
上周周期时间长达96天,这是120日均量线从跌到涨,然后又从涨到跌。
120天周期无法真正掌握价格的高低,它一定会有误差,所以在其转变前的关系系数为10.95天,但主要跟扣减的高低有关,同时必须对比低位量区域与均量线直接的比率关系,这样才可以更快掌握120天周期的均量时间误差。这个说起来较为复杂,此次省略。
低于120日均量线超过10.95年,同时又低于0.618%或是陷入0.5%的比率是导致120日均量线加速下跌的关键因素,反过来上涨也是在120日 均量线下降到一定时间周期后,日成交量低于一定比率之下,例如在0.5%以下,甚至于到0.382%的比率,这样就会导致反弹的酝酿。
举例在7月31日出现2103点时,120日均量线是782亿元,但日成交量只有434亿元,萎缩到0.55%的比率幅度,这个也说明到了压低后反击的开始。
当然不止这个,还需要跟其他均量线对比,也要跟其他指数进行对比,不完全也不绝对就是一个状况对比,但这是一个初步变化的开始。
到上周五120日均量线降低到751亿元,仅仅是796亿元的极小比率,根本不足以说明这个阶段俱有立即产生强势反击的动作,虽然日成交量已经降低到400亿元的低位水平,但趋势量潮无法证明这个低量是极低的量,所以难以认定俱有随时“极低量反击的开始”。
对比60及20日均量线的591与500亿元,分别已经达到78.69%和66.57%,的确可以视为低位水平,但还没有达到可以反击的“绝对条件”,所以还难以认定或是判断会有“低位的反击”。
但是对比60日均量线最高922亿元,及20日均量线最高971亿元,已经达到自身比率的64.09%及51.49%,说明来自此两条均量线已经进入初步酝酿反击的开始,所以可以简单的判断,即将出现来自于针对20日均量线的一次反击,与来自于60日均量线的一次反击。
至于反击的幅度有多大?可以简单判断,突破20日均价线的机会是存在的,上摸60日均价线的机会也存在,但仅仅只是反弹而已。
依据上述的简单说明,应该可以感受到近期缩量后多方的酝酿状况,当然也可以开始推导的确也俱有回击的准备动作,差别在于“何时开始而已”。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先从120日均量线的量潮谈起,上一个120日均量线636.72亿元是出现在2月17日,然后一路的上扬到7月9日的796.39亿元,完成一个低到高的循环,目前属于再度向下的趋势萎缩。
上周周期时间长达96天,这是120日均量线从跌到涨,然后又从涨到跌。
120天周期无法真正掌握价格的高低,它一定会有误差,所以在其转变前的关系系数为10.95天,但主要跟扣减的高低有关,同时必须对比低位量区域与均量线直接的比率关系,这样才可以更快掌握120天周期的均量时间误差。这个说起来较为复杂,此次省略。
低于120日均量线超过10.95年,同时又低于0.618%或是陷入0.5%的比率是导致120日均量线加速下跌的关键因素,反过来上涨也是在120日 均量线下降到一定时间周期后,日成交量低于一定比率之下,例如在0.5%以下,甚至于到0.382%的比率,这样就会导致反弹的酝酿。
举例在7月31日出现2103点时,120日均量线是782亿元,但日成交量只有434亿元,萎缩到0.55%的比率幅度,这个也说明到了压低后反击的开始。
当然不止这个,还需要跟其他均量线对比,也要跟其他指数进行对比,不完全也不绝对就是一个状况对比,但这是一个初步变化的开始。
到上周五120日均量线降低到751亿元,仅仅是796亿元的极小比率,根本不足以说明这个阶段俱有立即产生强势反击的动作,虽然日成交量已经降低到400亿元的低位水平,但趋势量潮无法证明这个低量是极低的量,所以难以认定俱有随时“极低量反击的开始”。
对比60及20日均量线的591与500亿元,分别已经达到78.69%和66.57%,的确可以视为低位水平,但还没有达到可以反击的“绝对条件”,所以还难以认定或是判断会有“低位的反击”。
但是对比60日均量线最高922亿元,及20日均量线最高971亿元,已经达到自身比率的64.09%及51.49%,说明来自此两条均量线已经进入初步酝酿反击的开始,所以可以简单的判断,即将出现来自于针对20日均量线的一次反击,与来自于60日均量线的一次反击。
至于反击的幅度有多大?可以简单判断,突破20日均价线的机会是存在的,上摸60日均价线的机会也存在,但仅仅只是反弹而已。
依据上述的简单说明,应该可以感受到近期缩量后多方的酝酿状况,当然也可以开始推导的确也俱有回击的准备动作,差别在于“何时开始而已”。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