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7月31日)开盘论市:别抄底,第二只脚再出手。
(2012-07-31 10:42:51)
标签:
大势研判个股股票麦氏理论投资分析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周一下跌形成ST股、B股及一些弱势股大幅度下跌之后,市场开始倾向跌深后的反弹角度来解读,这样的观点看法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这是多数人的习惯,如果仔细的观察,你会听到一个声音,“都已经跌成这个样子难不成连一次反弹都没有吗”?姑且不管这样的观点是否合理,但可以从反市场心理角度来看,当市场还存在这样的思路时,基本上也说明还有再跌的空间,因为多方还没有彻底的放弃反弹想法,总以为跌深了就应该要反弹,就因为这样,所以反弹也会无疾而终。
阅读昨日各家分析基本上可以归类为两种:一种是解释为何下跌的理由,来自于什么原因造成下跌等待描述,说真的这一种分析方法只是说明出现下跌结果的理由,其实当结果出来以后都已经知道了,还需要解释理由吗?即使理由解释得再好,也对已经看到的结果没有任何帮助;第二种看法基本上会倾向跌深后的反弹角度观察,不属于第一种都应该视为第二种,因为总会有一次跌深后反弹,这是必然,差别在于到哪个区域后会形成反弹,时间运行到何时会有反弹出现?主要是时机的问题。
谈到这个问题基本上有点复杂,即要在压低到一定的低位后形成反弹的前一刻掌握,坦白说这是高难度的要求。所以难免衍生两种思路,一种是早晚都要反弹,此时再看跌即使再跌幅度也不大,不如押宝反弹,至少股民还可以认同,这个难免有“赌”的成份,不完全是分析;另一种会倾向趋势发展的角度说明还要再下跌,不要轻易说反弹,即使反弹也是瞬间的状况而已,最后还要再跌,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明显的低位反击要件,不能轻易认为跌深就一定会有反弹。
如果从标题上看,你会发现近期的文章标题都会有一个倾向,几乎都是类似“反弹关键”、“抄底资金”、“反攻在即”、“倒计时”、“揭秘上涨时机”、“时间窗口”、“神奇变盘”、“加速赶底”、“最后杀跌”、“峰回路转”、“下跌终结”等等说明,这些文字一看几乎都在明示或是暗示低位或是低点的演变,总要说一些好话,让股民看到希望,这个就是人之常情,但不一定是市场的实际状况,也不一定是最后的真正结果,因为都是自我的揣测,过早预判,难免会陷入先入为主的情境。
本栏以为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的演变,观察这些市场因素变化后再定夺:
1、
有关ST与B股的跌势产生的后遗症,在跌势没有趋缓以前不要轻易判断,更重要的是“可能被ST”的股票是否会延烧;
2、
经过周一的下跌以后市场是否已经陷入恐慌氛围?如果进入极度恐慌时是否会有连续追杀的动作出现?这是后遗症延伸的恐慌性追杀,关系到最后一段逼杀的程度,也是进一步清洗浮筹的必然结果;
3、
成交量持续萎缩压低挤泡沫,这些个动作还要持续,只要对比2132点区域是20日均量线最低431亿元,与目前还有557亿元的高水平,差距还有29%,但指数已经创新低,均量线还没有创新低,所以还要再压缩挤泡沫;
4、
今日收7月份的月K线,“7翻身”已经彻底无望,那么8月份可以展望吗?如果对比月K线8月份的支持会向下调整到1990点,是否为“可以被认同的点位呢”?只有走过才知道;
5、
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应该放在上一个沪深300指数最低收盘点2290上,一旦压低到这个区域应该要有一次反应跌深后的反弹,这是一次重要的检视;
6、
当指数从5月30日跌破20日均价线后就未曾出现翻越20日均价线的动作,持续40天后形成20KD在周一跌破10°,说明已经陷入极度弱势的阶段,也说明的确也进入跌深后修正的开始,更预告了这个阶段将有压低后强力反击大震荡的开始。简单的说就是这个区域出现任何一次再下跌,或是再大跌重挫就有随时反击的开始。
从有效的操作优势应用与把握,请不要在第一次压低反击时跟进,可以观察看看演变就好,不一定参与,如果可以掌握到个股的操作不妨跟进,但在没有十足把握时应该要在第二只脚时才进场,这个操作模式会更有利于后续的演变,即不要急于抢反弹,等待第二只脚确认后再进场也不迟。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周一下跌形成ST股、B股及一些弱势股大幅度下跌之后,市场开始倾向跌深后的反弹角度来解读,这样的观点看法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这是多数人的习惯,如果仔细的观察,你会听到一个声音,“都已经跌成这个样子难不成连一次反弹都没有吗”?姑且不管这样的观点是否合理,但可以从反市场心理角度来看,当市场还存在这样的思路时,基本上也说明还有再跌的空间,因为多方还没有彻底的放弃反弹想法,总以为跌深了就应该要反弹,就因为这样,所以反弹也会无疾而终。
阅读昨日各家分析基本上可以归类为两种:一种是解释为何下跌的理由,来自于什么原因造成下跌等待描述,说真的这一种分析方法只是说明出现下跌结果的理由,其实当结果出来以后都已经知道了,还需要解释理由吗?即使理由解释得再好,也对已经看到的结果没有任何帮助;第二种看法基本上会倾向跌深后的反弹角度观察,不属于第一种都应该视为第二种,因为总会有一次跌深后反弹,这是必然,差别在于到哪个区域后会形成反弹,时间运行到何时会有反弹出现?主要是时机的问题。
谈到这个问题基本上有点复杂,即要在压低到一定的低位后形成反弹的前一刻掌握,坦白说这是高难度的要求。所以难免衍生两种思路,一种是早晚都要反弹,此时再看跌即使再跌幅度也不大,不如押宝反弹,至少股民还可以认同,这个难免有“赌”的成份,不完全是分析;另一种会倾向趋势发展的角度说明还要再下跌,不要轻易说反弹,即使反弹也是瞬间的状况而已,最后还要再跌,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明显的低位反击要件,不能轻易认为跌深就一定会有反弹。
如果从标题上看,你会发现近期的文章标题都会有一个倾向,几乎都是类似“反弹关键”、“抄底资金”、“反攻在即”、“倒计时”、“揭秘上涨时机”、“时间窗口”、“神奇变盘”、“加速赶底”、“最后杀跌”、“峰回路转”、“下跌终结”等等说明,这些文字一看几乎都在明示或是暗示低位或是低点的演变,总要说一些好话,让股民看到希望,这个就是人之常情,但不一定是市场的实际状况,也不一定是最后的真正结果,因为都是自我的揣测,过早预判,难免会陷入先入为主的情境。
本栏以为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的演变,观察这些市场因素变化后再定夺:
1、
2、
3、
4、
5、
6、
从有效的操作优势应用与把握,请不要在第一次压低反击时跟进,可以观察看看演变就好,不一定参与,如果可以掌握到个股的操作不妨跟进,但在没有十足把握时应该要在第二只脚时才进场,这个操作模式会更有利于后续的演变,即不要急于抢反弹,等待第二只脚确认后再进场也不迟。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