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系数时间周期的应用介绍。
(2012-07-26 10:19:46)
标签:
大势研判个股股票麦氏理论投资分析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盘势发展到这个阶段,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必须重视,周K线的收盘变化。
如果对比本次的周K线走势,你会发现连续下跌好几周,也许会有人说连续下跌6连黑,这样的发展可以连8黑,这是从斐波系数说明,如果从高位算下来,本周是第13周,那么这一周之后就会有反击的动作,是否真的如此呢?
斐波系数只是一个习惯用法而已,不代表时间周期的必然性,的确可以根据这个变化应用,但绝对不是一定如此。它可以是偶然性,也会有必然的结果,所以无法简单的依据一个状况就认定会是什么状况演变。
根据本栏的经验,斐波系数是不适合应用在周线,只能用在日K线,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从哪一个点开始起算?一般的应用的随意性太强,几乎都是用目测的方式从最高点推测,是否正确呢?如果仔细的对比,不一定正确。
从本栏的长期追踪发现,从最高收盘或最低收盘作为起始点推测,准确度更高,更重要的是在比率更接近0.618的比率就更俱有参考价值,例如5/8比率是0.625,偏离稍微远一点,所以其准确度会比8/13、13/21、21/34、34/55差。所以在应用上应该针对8以上的天数使用,越大的天数的准确度会更高,影响力会更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斐波系数是从1、1、2、3、5、8、13、21、34、55...........,是否第一天起始不算呢?等于8实际上是所有天数都要延后一天?这个值得注意!
举例这个阶段从5月4日的最高收盘2452点开始下跌,所以起始点应该从这一天开始,正好这一天也是最高,所以没有异议。此时对比3、5、8、13、21的时间周期是吻合的,说明的确可以如此使用。
本栏在查找对比后发现,如果依据跌破5日均价线后推导也有一定的根据,或是根据10日均价线推导也有一定的依据,通常以跌破20日均价线后的依据最明显,出现在13、21、34等天数的参考价值最高,那么第55天是否会有一定的影响呢?
如果有,那么本周五将是一次很重要的压低后改变的开始,等于下周一会有一次压低后拉高的动作,如此的推导应用是否合理呢?这个的确是值得我们参考应用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试看看比对,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至少上面谈的过程是过去个人在检测论证时的一些概念,虽然不能说有什么特别之处,或是有特殊的创见,不过翻看很多技术分析的书籍里头几乎没有人做深入的比对,大部份都是以讹传讹,依样画葫芦而已。
对比沪深300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深证综指慢一天,创业板的状况比较怪异,还要再观察,至于个股的应用就请你自己论证啦!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盘势发展到这个阶段,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必须重视,周K线的收盘变化。
如果对比本次的周K线走势,你会发现连续下跌好几周,也许会有人说连续下跌6连黑,这样的发展可以连8黑,这是从斐波系数说明,如果从高位算下来,本周是第13周,那么这一周之后就会有反击的动作,是否真的如此呢?
斐波系数只是一个习惯用法而已,不代表时间周期的必然性,的确可以根据这个变化应用,但绝对不是一定如此。它可以是偶然性,也会有必然的结果,所以无法简单的依据一个状况就认定会是什么状况演变。
根据本栏的经验,斐波系数是不适合应用在周线,只能用在日K线,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从哪一个点开始起算?一般的应用的随意性太强,几乎都是用目测的方式从最高点推测,是否正确呢?如果仔细的对比,不一定正确。
从本栏的长期追踪发现,从最高收盘或最低收盘作为起始点推测,准确度更高,更重要的是在比率更接近0.618的比率就更俱有参考价值,例如5/8比率是0.625,偏离稍微远一点,所以其准确度会比8/13、13/21、21/34、34/55差。所以在应用上应该针对8以上的天数使用,越大的天数的准确度会更高,影响力会更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斐波系数是从1、1、2、3、5、8、13、21、34、55...........,是否第一天起始不算呢?等于8实际上是所有天数都要延后一天?这个值得注意!
举例这个阶段从5月4日的最高收盘2452点开始下跌,所以起始点应该从这一天开始,正好这一天也是最高,所以没有异议。此时对比3、5、8、13、21的时间周期是吻合的,说明的确可以如此使用。
本栏在查找对比后发现,如果依据跌破5日均价线后推导也有一定的根据,或是根据10日均价线推导也有一定的依据,通常以跌破20日均价线后的依据最明显,出现在13、21、34等天数的参考价值最高,那么第55天是否会有一定的影响呢?
如果有,那么本周五将是一次很重要的压低后改变的开始,等于下周一会有一次压低后拉高的动作,如此的推导应用是否合理呢?这个的确是值得我们参考应用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试看看比对,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至少上面谈的过程是过去个人在检测论证时的一些概念,虽然不能说有什么特别之处,或是有特殊的创见,不过翻看很多技术分析的书籍里头几乎没有人做深入的比对,大部份都是以讹传讹,依样画葫芦而已。
对比沪深300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深证综指慢一天,创业板的状况比较怪异,还要再观察,至于个股的应用就请你自己论证啦!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