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话点金】趋势量潮缓慢延续涨势。
(2012-05-09 11:02: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在《麦氏理论》的量潮分析中最重视的是均量线的趋势发展与演变,其中最重要的是120日均量线,因为这一条均量线决定了长期量潮趋势的结构,所以任何分析量潮长期趋势都一定要以它为主,然后再推演到其他的条件应用,所以必须先从120日均量线的趋势推导开始。【学习麦氏理论】
已经分析三部曲中的扣减谈起,先看扣减量潮的关系演变,目前进入去年11月4日的区域量扣减,整个区域的120日均量线的平均值也就只有843亿元而已,对比目前744亿元的水平量,显然那一个阶段的平均量水平高出13.30%的比率,所以等于直接说明目前的120日均量线还是进入较高区域的扣减,这样的比较只是说明这一条均量线本身的阶段趋势差异,在应用上不俱有太大的影响性,真正俱有影响的在于日成交量的比较。
对比日成交量目前动辄1100亿元的水平,显然对于周二扣减的日成交量只有999亿元,之后分别降低到120日均量线以下,说明只要过了周二之后,几乎已经没有太大的量压,说明来自于长期均量线的压力根本就不会构成多大量压。而周二扣减的999亿元也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只要应用倒推估测就可以简单判断周二之后就起不到量压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进入低量区域的扣减,对多方来说简直就是完全没有量压,只要那么对同样条件的120日均价线来说只剩下最后的高位扣减,之后就再也没有加压,等于直截了当宣布120日均量线已经不构成多大的量压,目前还有的压力只剩下加压,但加压是心理感受或是观感上的压力而已,只要再经过10个交易日的价格压力扣减,几乎可以宣布5月21日之后就不会有价格压力,那个时候就会进入对长多非常有利的助涨。
重点是:不必到那个时候,而是从现在开始长多已经可以轻易的掌握优势形成逐步推进的态势,等于根本没有什么足以压制长多再度上涨的压力,那么多方将可以进入如入无“压”之境了,此时是否可以“说涨就涨”呢?从这个角度看多方将进入一次非常有利的长多稳定局面,等于随时可以进一步推高,是否说明多方的上涨可以延续,可以再度拉高呢?
依据长多量潮的推导来看,根本就不必担心上方的压力,应该确认的是:如何在任何回调缩量时进场承接。
此时更重要的不是长期的应用,而是要回归到20天周期的操作应用,尤其进入60日均量线的推导也确定跟120日均量线的趋势一样,那么多方的上涨已经毫无疑问啦!
针对60日均量线的应用等于说明上周五进入2月3日开始准备增量,同时指数第一次突破60日均价线的推演,而今明两天会稍微调整,到周三进入2月8日2347点的扣减,这一天之后指数已经正式越过60日均价线同时增量推进的阶段,等于说明这一天的“加码拉抬”的发挥会在周三开始,等于告诉我们多方可以在周三出现一次明显的发动,出现在高位一根中长红拉高的动作是可以预期的。
依据近日蓄量的稳步推进动作来看,即使周三出现明显的涨势,或是强力的出现一次滚量推升,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的成交量内就不会引发增量过快的疑虑,指数当然可以成功的突破2455点后再向2460点推进,之后再向去年11月11日的收盘2529点推进,等于正式克服11月16日下跌的阴影,多方可以走出一次属于持续推进的行情。
这一段行情的增量必须是稳定的蓄量推进,不可以采取激进的方式前进,也不必急于强攻大涨,只要一步步的推进就可以成功的将指数拉上更高位。这是来自于量潮的优势,也是多方采取稳健进逼的一个操作模式,只有这样才是对多方真正有利的上攻。
观察20日均量线从低量放大到越过60日均量线的水平,说明多方从中长多稳定拉高后开始进入中短期主导盘势的阶段。中长期的走势模型通常以稳定为主,中短期的演变会以叫积极的主动进攻为主,等于说明从今日开始多方已经摆脱中长多的束缚而进入中短多积极发挥的阶段。
只要20日均量线持续推进到1067亿元的水平后再进入滚量的模式再推进,那么多方就可以持续的推升指数,几乎可以视为“如入无压之境”。
此时不应该担心这个区域是否增量,而是增量持续的状况,尤其是60日均量线带动60日均量线形成同步后,接下来就是推升突破1067亿元以后的水平量,等于多方必须再接再厉后就可以形成有利的推升,这个关键将会在明天开始验证,周三更是多方积极发挥上涨的推升变化。
多头唯一的,也是唯一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只剩下瞬间发动攻势动用太大的动能,反而构成“一日之间的反转”,又再度在2460点区域形成一根中长黑带大量的破坏,只要形成筹码锁定后不释放,那么多方还是可以在刻意作价拉抬的情况下继续前进,直到涨不动为止。
为何会涨不动?因为没有形成更大量潮的滚动,没有形成必要的量潮推动,那么多方当然会因为“力度”不足铩羽而归,也会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困境如何解答呢?必须进入另一个量潮的高度推进后就可以化解,所以后面的状况只有一种:量不量有关系。
从时间周期来看,至少在未来十个交易日内对多方来说不会有任何损伤,十天后多方会自然的形成垫高后的再上涨,到那个时候就更不容易下跌,因为整体的成本完全垫高,除非这个阶段的介入者采取“不计价格的追杀、杀低”,否则根本找不到下跌的理由。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在《麦氏理论》的量潮分析中最重视的是均量线的趋势发展与演变,其中最重要的是120日均量线,因为这一条均量线决定了长期量潮趋势的结构,所以任何分析量潮长期趋势都一定要以它为主,然后再推演到其他的条件应用,所以必须先从120日均量线的趋势推导开始。【学习麦氏理论】
已经分析三部曲中的扣减谈起,先看扣减量潮的关系演变,目前进入去年11月4日的区域量扣减,整个区域的120日均量线的平均值也就只有843亿元而已,对比目前744亿元的水平量,显然那一个阶段的平均量水平高出13.30%的比率,所以等于直接说明目前的120日均量线还是进入较高区域的扣减,这样的比较只是说明这一条均量线本身的阶段趋势差异,在应用上不俱有太大的影响性,真正俱有影响的在于日成交量的比较。
对比日成交量目前动辄1100亿元的水平,显然对于周二扣减的日成交量只有999亿元,之后分别降低到120日均量线以下,说明只要过了周二之后,几乎已经没有太大的量压,说明来自于长期均量线的压力根本就不会构成多大量压。而周二扣减的999亿元也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只要应用倒推估测就可以简单判断周二之后就起不到量压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进入低量区域的扣减,对多方来说简直就是完全没有量压,只要那么对同样条件的120日均价线来说只剩下最后的高位扣减,之后就再也没有加压,等于直截了当宣布120日均量线已经不构成多大的量压,目前还有的压力只剩下加压,但加压是心理感受或是观感上的压力而已,只要再经过10个交易日的价格压力扣减,几乎可以宣布5月21日之后就不会有价格压力,那个时候就会进入对长多非常有利的助涨。
重点是:不必到那个时候,而是从现在开始长多已经可以轻易的掌握优势形成逐步推进的态势,等于根本没有什么足以压制长多再度上涨的压力,那么多方将可以进入如入无“压”之境了,此时是否可以“说涨就涨”呢?从这个角度看多方将进入一次非常有利的长多稳定局面,等于随时可以进一步推高,是否说明多方的上涨可以延续,可以再度拉高呢?
依据长多量潮的推导来看,根本就不必担心上方的压力,应该确认的是:如何在任何回调缩量时进场承接。
此时更重要的不是长期的应用,而是要回归到20天周期的操作应用,尤其进入60日均量线的推导也确定跟120日均量线的趋势一样,那么多方的上涨已经毫无疑问啦!
针对60日均量线的应用等于说明上周五进入2月3日开始准备增量,同时指数第一次突破60日均价线的推演,而今明两天会稍微调整,到周三进入2月8日2347点的扣减,这一天之后指数已经正式越过60日均价线同时增量推进的阶段,等于说明这一天的“加码拉抬”的发挥会在周三开始,等于告诉我们多方可以在周三出现一次明显的发动,出现在高位一根中长红拉高的动作是可以预期的。
依据近日蓄量的稳步推进动作来看,即使周三出现明显的涨势,或是强力的出现一次滚量推升,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的成交量内就不会引发增量过快的疑虑,指数当然可以成功的突破2455点后再向2460点推进,之后再向去年11月11日的收盘2529点推进,等于正式克服11月16日下跌的阴影,多方可以走出一次属于持续推进的行情。
这一段行情的增量必须是稳定的蓄量推进,不可以采取激进的方式前进,也不必急于强攻大涨,只要一步步的推进就可以成功的将指数拉上更高位。这是来自于量潮的优势,也是多方采取稳健进逼的一个操作模式,只有这样才是对多方真正有利的上攻。
观察20日均量线从低量放大到越过60日均量线的水平,说明多方从中长多稳定拉高后开始进入中短期主导盘势的阶段。中长期的走势模型通常以稳定为主,中短期的演变会以叫积极的主动进攻为主,等于说明从今日开始多方已经摆脱中长多的束缚而进入中短多积极发挥的阶段。
只要20日均量线持续推进到1067亿元的水平后再进入滚量的模式再推进,那么多方就可以持续的推升指数,几乎可以视为“如入无压之境”。
此时不应该担心这个区域是否增量,而是增量持续的状况,尤其是60日均量线带动60日均量线形成同步后,接下来就是推升突破1067亿元以后的水平量,等于多方必须再接再厉后就可以形成有利的推升,这个关键将会在明天开始验证,周三更是多方积极发挥上涨的推升变化。
多头唯一的,也是唯一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只剩下瞬间发动攻势动用太大的动能,反而构成“一日之间的反转”,又再度在2460点区域形成一根中长黑带大量的破坏,只要形成筹码锁定后不释放,那么多方还是可以在刻意作价拉抬的情况下继续前进,直到涨不动为止。
为何会涨不动?因为没有形成更大量潮的滚动,没有形成必要的量潮推动,那么多方当然会因为“力度”不足铩羽而归,也会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困境如何解答呢?必须进入另一个量潮的高度推进后就可以化解,所以后面的状况只有一种:量不量有关系。
从时间周期来看,至少在未来十个交易日内对多方来说不会有任何损伤,十天后多方会自然的形成垫高后的再上涨,到那个时候就更不容易下跌,因为整体的成本完全垫高,除非这个阶段的介入者采取“不计价格的追杀、杀低”,否则根本找不到下跌的理由。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前一篇:四个步骤与四个条件的设定应用。
后一篇:【财耕谈】必要性整固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