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4月10日)开盘论市: 2285平衡点改变提早影响。

(2012-04-10 11:15:24)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每个月的9日之前市场总喜欢谈有关经济数据即将公布的影响,几乎每一个也都是如此老调重弹,而每一个月的盘势变化总会在这个题材里头产生一定的变动影响,经济数据发布通常可以分成前后及当天的影响,基本上不脱离几个模式状况,例如发布前预期不好市场忧心所以盘势始终犹豫不决,成交量萎缩;如果经济数据倾向造好多数状况下市场的交易仍可维持热络。不过是否真的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呢?很多时候也都是说说而已,都是题材的应用与解读,说话说坏主要是看盘势的涨跌来加以说明应用,真实状况谁也说不清楚。【学习麦氏理论】

例如本次公布“3月CPI轻微反弹至3.6%”,如果对比去年动辄超过5%的的比率幅度来看,理应是降低后有所改善,环比虽然高一些但应该可以视为获得有利控制或稳定才是,但因为油价上涨加上其他预期性的日用商品蠢蠢欲动,通货膨胀的担忧还是挥之不去,市场的解读偏向不利为主也造成昨日的下跌。那么事隔一天是否有所改变呢?显然不会有太大的基本面差异,接下来要到5月9日才会公布4月份的经济数据,那么这一个月是否会维持“一成不变”的走势呢?明显的不会,指数还是会有所涨涨跌跌,说明市场是供需问题影响涨跌,不是经济数据造成,它只是一个过程,为何市场如此大喇喇解读经济数据呢?

因为这个就是题材的制造问题,总要有一些谈话的话题,如果没有这样的话题那么谈基本面的分析不是只能分析一天而已,其他都不能再谈?显然也不是,最后一般谈到这个题材时也会加上其他因素,所以这样的分析不应该全部归类为基本面分析才对,因为根本就不是单纯的基本面分析问题,是市场供需问题。所以,只要掌握市场供需加以说明就可以厘清股市的涨跌,供需问题在哪里?就在资金与筹码这两个简单的材料而已。

资金的投入与否会反应在成交量,所以只要掌握成交量的变动就可以简单的掌握市场的概况,因此成交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资金投入的多与少形成的“活水”高低是构成筹码“吸与放”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资金水位降低也说明无法抵御筹码的释放,因此自然就会构成价格的下调,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掌握资金的动向基本上就等于掌握了股市的涨跌。

因为资金本身是流动的,所以它是动态,可以流进也可以流出,进出通行无阻,来去自如。以20天周期为例,从1月6日最低降到432.91亿元的平均量,准备回升到一倍865.亿元时,产生第一次波动也是必然,所以在2月29日当天已经看到861亿元时说明释放的程度已经到了一个位阶,此时难免会进入区域震荡或是波动,这个时候就必须留意变动,所以当时谈到大波动与大震荡的概念在此。

一般到达2倍的增量后再放大必须跨越另一个阶梯量潮,此时就会进入60日均量线的周期演变,等于区域量潮从低位量增加到千亿水平后持续延烧放大,这样就可以形成持续滚量的推进。倘若经过20天周期后始终无法形成增量的推进,此时就必须留意量潮释放水平的高度,也等于到了一个一时推动不了的地步,所以当20日均量线再度放大达到1031亿元以后等于也进入拉警报的阶段,因此3月15日的确也出现类似的状况,说明量潮一时之间无法再放大的窘境。

到了3月20日20日均量线达到最高水平1067亿元以后开始萎缩,形成中短期量潮压制的破坏,此时多方必须回归到中长多的护持,一般有两个状况演变,一是增量对抗或是对撼,形成有效的压力化解,然后再度拉高,这样就构成强势的攻坚形态,也说明多方采取积极有效的操作为主。如果采取缩量修整说明多方一时不愿冒进,会以修整为主,修整是为了测试筹码的安定,因此回到2月8日2347点加码拉抬的点位区域是非常合理的操作思路,可惜最后多方放弃对抗,中长多认输才造成3月28日跌破60日均价线的事实。

此时必须重视经过持续8天时间周期后多方是否可以再次成功的锁定筹码?然后再度发力拉高,因为只有持续的垫高成本后才会构成进一步的加码拉抬。从近期的演变说明,中长多无意采取较为积极的对抗,只有一昧的护守而已,护守也意谓被打,也会造成筹码进一步松动,这样会越来越不利多方的稳定,因此只要60日均价线进入扣减低位位2148点时,就会构成另一次的平衡改变。

今天是60日均价线进入1月5日2148点的扣减,等于宣告今日开始只要每一天进入“扣减高点位”就会造成多方进一步的压力,当进入与指数相等的区域时就会造成进一步的压制变化,周一的收盘点2285与1月10日的收盘雷同,等于还有三天就会进入平衡点的改变,此时此刻多方已经无法承受再度压低的折腾,但偏偏随时都有这样的不利产生,所以在平衡点改变前夕务必要多留意,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持股,甚至于暂时观望不投入,因为不可以因为轻易进场而造成亏损,慎之慎之。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