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周K线结构暗藏市场轨迹

标签:
麦氏理论大势研判投资分析个股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昨天的一个踉跄,让不少人开始唏嘘起来,股市里的涨跌总是会牵动着每一位投资者的神经系统,在经历过漫漫熊市的洗礼之后,任何一次下跌,哪怕是涨势过程中的回调,也会被无意间放大。麦氏理论学习与研究
“周线为主,日线为辅”,这是麦氏理论里头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础和操作原则,而且通常在报收周K线时,其影响力会明显表现在盘面中,一般都是会顺应周K线的趋势方向作收,或者依其客观结构来收盘。
从现有的周K线来看,连续5周的反击推升后,已经将指数强势攻坚拉升至24周均价线处,而且是在尚未扭转12周均价线的基础上,这已经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势头,这个行为的背后需要绝对强势的后盾,才可以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
但就客观形势而言,当完成一个周期性的涨势后,在面临更长周期阻碍的情况下,还是不能够扭转较短周期的跌势,那么这个时候来自于长周期的阻碍和压力就会非常突出。观察12周均价线的走势,还需要3周后才能够进入持续低位区域的扣减,而24周均价线还至少要在未来5周内扣减比当前24周均价线更高的指数区域,其实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时间跨距还要延长。
所以对于24周均价线而言,已经构成绝对性阻碍,不应该奢望在这里可以一次性突破,甚至有效站稳不回头,这会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而依照麦氏理论对均线特性的定义,当其处于下跌过程中,就表现出助跌的性质,那么显然在将指数推升到24周均价线时,不是要再使用“暴力”的手段,硬是往上拽,而是应该要能够主动性的回避其阻碍,用时间来自然扭转其跌势。
如此观察24周均价线的扣减关系,显然要想扭转24周均价线,还需要一些时间的酝酿,那么在这之前,市场的变动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指数的波动会影响到投资者决策,尤其是在尚未确立长期涨势之前,一下跌人心容易散乱,队伍也会不好带,那么也会加大市场的波动。
不合适于持续向上拓展,那么横向扩展整固就是对未来式行情有利的行为,这一点也可以从过去反击基础来确立,虽然上方困难重重,但多方进行的努力却是非常积极的,这对于市场的稳定仍然有较大的作用,也是个股仍然可以保持热络交易的基础。在这一格局下,也建立起来了较为稳固的修整基础,主要是建立在K线的组合结构上以及6周均价线的低扣减。
K线结构的组合优势,主要是1月9日和1月16日连续两周的长阳攻坚,具有止跌反转的特征和基础,从后续的推动力来看,也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于个股的作价,虽然其后指数的涨幅有限,但是个股却可以轮换上演,这是比较难得的,已经不是空头环境下可能会出现的行为。
所以对于上述两周的长阳攻坚,仍然是要视为后续修整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支撑基础,那么即便会遇到较长周期的阻碍和压力,也应该在这两条长阳基础上组织反击或进一步确立后续上涨的基础。以1月9日和1月16日当周收盘点2244和2319点来看,显然K线结构上也压缩了回调的空间,这也为促使指数横向拓展奠定基础。
另外则是6周均价线还要在下下周才会扣减2244点,显然未来两周内还是不容易造成6周均价线下跌,那么也有望对指数构成支撑效应,而本周已经向上逼近 2300点处,下周当会越过这一点位,如此来看,显然也会收窄了指数的波动空间。
将K线的组合结构和6周均价线的移动关系放在一起,显然短期修整空间会相对较窄,而这样的格局既可以延长指数横向扩展的时间,便于对更长周期的扭转;也会利于个股的作价,只要稳定市场环境,不产生破坏性的局面,那么个股仍然可以轮换上阵。这对于人气的维护尤为重要,从而反过来对未来式行情构成积极的整固局面。
总结以上分析,当市场经过中短期周期涨势之后,也已经逐步建立向更长周期扭转的基础,但在尚未确立长期涨势之前,所产生的任何动荡,都会吓跑掉不少刚刚才转变的投资者,所以在修整过程中,成交量会不同程度的缩减,这是合理的变动。只是萎缩量也会降低个股的操作性,相对操作难度增加,所以在预期性的整理格局下,操作上应偏向于谨慎,尽量选择在低位承接,不合适追买。而若以整固行为考量,那么当可偏向于在过去反弹过程中已经确立优势的品种,这些类股有条件成为下一轮上涨过程中的主要投资标的。积极储备,适时承接,迎接更长周期的涨势。
点击播放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