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893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后三天缩量的影响。

(2012-02-02 10:03:22)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从春节后的三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三天的交易金额分别为518.68、437.77、485.54亿元,对比春节前的十个交易日成交量,除了1月16日出现428.84亿元之外其他都达到60日均量线的水平,说明近期受到当时拉高后的卖压相当明显。

因为1月16日的缩量,所以造成隔日急速的拉高,因此17日这一天增量拉高收在2298.38点就成为近期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K线,这个K线等于是延续了之前的增量后上涨,当时的增量与大涨来自于权重股与大盘股的变动,延续到本周也形成了一定的对比作用。

观察今日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强势拉高的动作来看,也是一次非常明显的再拉高的操作手法应用,但因为当时拉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即希望借由两桶油占权重的优势刻意拉高指数,但这个类似被解读为“过年前送红包的操作模式”,当过了年以后也就不复存在。

从今天回头看前面的增量,显然哪一个阶段的增量应该可以认定就是“政策的要求”,所以从盘面的发展与结果来看,有理由当时真的为了“过年前稳定盘势”而出现的上涨,过完年以后任务要求完成也不必再坚持,所以回归市场的常态就形成近期三天来的缩量。

这个缩量到底是否会产生相对不好的干扰与破坏呢?有几个很重要的观察,一是从长期120日均量线的演变看长期量潮趋势的发展,目前缩到653亿元时最高均量线1577亿元的41.41%,如果再度萎缩是否会停留在0.40~0.382比率呢?

从过去的统计来看应该是如此发展才对,尤其要进入相对的低位量潮区域,更应该如此,所以不会有太大的误差。因此,630~602亿元之间将是下一个非常重要的量潮低位水平,至于真正完成的要件除了持续缩量以后,更重要的是后来的增量。

到底需要怎样的条件才足以促使后续的增量?而增量说明市场开始有信心加码投入,才有形成长期换手后构成进一步锁定筹码的演变,如果无法出现类似的状况,当然也等于说明市场还不敢投入,也可以形成“拉长时间后的延续”,至于后来要延续多长就很难定义了。

此时不能一昧的针对长期均量线加以观察,更重要的60日均量线也是一个判断,以0.4~0.382倍的比例推算,595~568亿元之间将是60日均量线很重要的低量水平,但一样的状况是必须在后面增量改变,否则60日均量线反应的只是三个月量潮的状况说明,也可以持续运行到另一个60天,这样就会形成持续的延续,至于延续到何种程度?很多时候是说不清楚的。

不过如果真的进入这个比率以后,即使看起来不好的盘势,因为压缩量达到这个水平以后,也会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就突然给强力拉高,而且很多时候是在“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突然上涨”,好像也没有什么“重大利好”,但指数常常在莫名其妙下就给拉高,主要是因为压缩量进入了低位水平,再压缩就进入“极低位水平”,也等于到了一定的缩量后,感觉“再也缩不下去了”,好像“再缩市场就玩完了”的感受,是不是真的会如此呢?也只有等到时候再观察。

最重要的应用在20日均量线,因为这个演变才是一次在未来10天,或是20天周期内最好的规划,尤其每10天一次循环的应用,说明的就是市场的作息习惯,这个习惯会持续延续,因此一定要如此的参酌,而且它会更直接与完整,而且也会更敏感,反应也会更迅速。

也因为如此,所以这三天的缩量就造成对10日均量线的破坏,等于原来从1月9日低位来起来的操作动作,经过10个交易日以后也宣告暂时结束,这个时候说明“暂时不会再投入”,等于多方的操作“偃息旗鼓”,但重点在于已经拉高后的“获利盘如何操作”?

原来已经形成中长期的卖压没有有效的化解,现在又加入来自于“中短期的获利盘”,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新旧卖压一起释放的状况,也会加重后边的卖压,因此第一个退守后的考验一定是回到1月9日的收盘点2225.89点,这个点位在本周乃至下周都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影响,因为一旦这个点位跌破以后就会引发后续跟进杀低的操作,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视。

这个部份的状况还有一个时间周期的关系,即目前已经运行13个交易日,再7个交易日就会进入2225.89点的扣减,如果提早跌破也等于提早面临破低位的压力,所以本周是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次多方必须死命抵抗的时间周期,如果顶不住,下周基本上等于没戏唱了。

就趋势的发展,多方要硬撑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估计即使这两天不形成一次重要的跌破,下周也没有扭转的机会,等于如果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基本上已经可以认定会下跌,而且会直接跌破2225点,等于回到20日均价线的转折处2203点。

以上的推理应该非常合理,不是刻意看空,而是从这样的角度论述是一次步骤的推导应用,本应如此,不是个人主观的观点,只是应用这样的关系后进行判断,结果基本可以预期了。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