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缺口理论的应用。

(2011-09-06 12:40:22)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国际股市陷入一片恐慌后的追杀,亚洲股市也跟着下跌,没有那一个国家地区的股市可以幸免,A股今日的开盘当然也顺理成章的受到影响,期待高开的可能性也不高,虽然市场目前今日一片看跌的跌势中,开始从市场经验发现,并没有因为下跌而产生市场的恐慌,更没有出现急速跟进杀低出脱的现象,到底为什么这一刻的A股市场反而呈现较为稳定的表现呢?目前还看不到比较明显的答案,但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因为缩量以后没有再杀跌,是否可以认定因为没有杀低会因此而呈现稳定?或是因此形成止稳不跌?甚至于形成筑底的可能呢?这部份有待进一步追踪查询,目前还不知道市场真实反映。

今日的上证指数还是以跳空低开的方式开盘,如果以跳空缺口的角度来研判,今日属于第二次的跳空下跌。到底应该解读跳空的行情呢?一定要记得,所以跳空的变化说明的就是追买与追杀的操作手法,如果持续的追买与追杀今日三次,通常也会说明买盘将会因为追高幅度大了以后而形成追高力道不足,一样的状况追杀也会在第三次以后形成暂时的弱化或是衰竭。所以为何会有所谓跳空缺口理论的说明,至于每一个缺口应该如何称呼?这个并不重要,要称为“逃逸缺口”,或是“脱驹缺口”,还是“突破缺口”等待都好,都只是不同的称呼差异而已。

所以今日开盘的跳空,可以视为第二次的跳空,如果市场形成恐慌就会再度的因为跳空低开后再下跌。如果市场本身形成极度恐慌,也会造成跳空缺口的放大,这样形成的追杀动作也会放大。依据这个条件观察,显然今日的追杀动作并不强,如果因为这样的跳空而产生继续的下跌或是追杀,至少到目前看起来是不容易,也不可能,所以这个跳空缺口很快在开盘30分钟后回补,等于今日的跳空缺口已经补满,等于说明第二次的缺口消失,后面还会再来一次第二个缺口。

这点是,一般谈到缺口在于“已经补完的缺口算不算缺口”?因为一般所谓缺口说法是不能有三次,等于第三次就称为“竭尽缺口”,是否真的如此呢?如果详细完整比对,你会发现根本没有这一回事。等于说明过去很多书籍上面的说明都是直接从国外有关缺口说明的观点翻译而来,不管他们的说法是对还是错?与实际状况到底如何?总之翻译后加以应用,如此传下来就形成这样的固定说法,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通常会说:“书本上说的。”或是说:“缺口理论就是如此?”因为缺乏了辩证或是进一步论证的能力,所以无法提出其中不足之处。

在个人的研究中发现,所谓的“竭尽缺口”观点事实上只是因为最后走出来以后才知道这个是竭尽缺口,在发展过程中根本就无法立马判断是否属于这样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建立的是在一个常态之下的状况说明,如果遇到非常态的状况,例如因为业绩大幅度衰退、内部腐败、做假账、有偶然的或是必然的爆炸性事件瞬间暴发,公司领导有犯罪事实、有哪些重要人物离职或是被有关机关立案调查,或是被刑拘,这些事都可能导致股价在瞬间倒地不起形成持续的下跌,这样构成的优势什么缺口呢?显然缺口的应用只是在一个常态的操作心理上解读,遇到非常态状况发生根本无用武之地。

在缺口判断的应用中,本栏重视的是演绎过程的应用,绝对不是事后的解读,因为事后的解读不管你如何解释都可以说得通。如果已经知道事实结果以后还无法“自圆其说”,那么不是缺口理论的不好,而是这个解读者太差劲,等于到嘴的肉还掉了,要怪谁呢?问题是:在演绎中去解读缺口的变化,就我所知道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事先说明,而且也讲不清楚状况,等于说明缺口本身的变化重点不在于结果完整后来解释,一定要能发挥在过程的应用。如何应用呢?我要说的是:只要加上均价线加以判断,将缺口视为形态中的部份,那么所以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会有任何争议,因为趋势是主导变化的主要关键。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关键,也是最终答案的部份,绝对不是看到缺口就去解读这个是第几个缺口,这样的做法一点意义也没有,不仅没有意义也容易犯错,主要就是没有趋势概念。一定要强调的是,这个部份的趋势改变说明的也只是价格趋势而已,如果依据等级层次分类,这个部份还有很大的差异,这个部份就不说了,只要今日如此说明,估计大部份的人应该可以接受。如果你无法体会本栏的说明,没关系请多看几遍,这样会你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如果还是无法体认到,等于说明你的市场经验不足呀!

缺口是否很重要呢?从趋势角度来看它根本就不重要,因为它只是行情演变过程中的一小部份,不管它出现几次跳空最终都无法改变趋势的事实,这个才是事实关键,等于说明回到趋势应用,缺口变得非常渺小。一句话概括全部:趋势才是硬道理。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