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893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跌测试市场的心理承受与选择。

(2011-08-08 13:53:25)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从本周开始将出现很多不明状况或是一些瞬间变动状况,这个状况不是只有上涨,也会有下跌,即很多个股的变化会子啊一瞬间出现大幅度上涨或是大幅度下跌,即有些个股因为介入者不断的买入后形成筹码有效的控制,因为下跌造成持股亏损或是净值降低,所以他们会持续的护盘甚至于逆势拉高,这样就造成个股大幅度上涨;当然也有个股因为跌得多,所以一时跌不下去而形成反击,类似状况属于个股的变化,是上涨个股中的一些状况。下跌个股一样会出现类似的变动,例如不堪亏损后的忍痛认赔杀低,这些介入者的动向将是本周非常重要的一些讯号。

没办法,也无从说明他们就是什么状况,因为太多不同的现象,不同的思路与不同的做法,无法一一说明,更有很多是根本无法解释,不是从资料上无法解释,而是一时的变化实在还看不出来到底为何如此?只能从一个周期演变以后才可能知道原来这样做的理由,这个就是操作手法影响与变化状况,这个状况的形成与演变基本上都是个别的状况与行为,不能视为必然如此,或是一定非如此不可。总有很多差异与例外发生,但更多是心理结构的问题,很多是解释不清楚,也无法解释,因为介入者的卖出常常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的问题,我们只能说“达到了压力的极限”,如此而已。

介入者如此,那么一般的散户是否也如此呢?当然是,一定是,或是更加是如此,因为就心理素质而言,散户一定是最浅显的一群没有组织者,所有有勇散兵就是指这群组合,他们可以是一窝蜂,也可以急速退潮,总之他们的心态与心理反应都是受到消息的掣肘,常常是:媒体消息如何报道就会引发如何的观点,而且是不假思索的接受媒体的任何说法,因此常常你会听到的是“报纸讲的”、“电视播报”或是“那个名嘴说的”,基本上都不是他的自身观点,等于就是“人云亦云”,试想想,这样的言论如何会是俱有反思能力的思想呢?因为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当然就会一堆胡乱。

今日再下跌,或是低开是大家的预期,这个已经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这个状况不代表全部都如此,总会有个股开始逆势,而周一亚洲股市最新开盘的日经225指数、澳大利亚普通股、韩国首尔指数、台湾地区的加权股价指数、新加坡海峡都出现明显的跌幅,基本上他们的市场,股民的投资心理几乎也与A股市场大同小异,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如果细分或是细细的研究,最大的差异在A股本身的封闭性,但封闭或是开放不足不是下跌的主因,亏损才是最大的影响所在,而恐慌心理是全球股市一样的基础,只要是陷入恐惧,通常只有一件事——溜之大吉。这也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出掉持股是“上上策”。

这样的心理酝酿完成以后,不管任由谁都抵挡不住这样的跌势,因为如此的排山倒海式的泰山压顶,有几个人可以顶得住,逆势对抗犹如“螳螂挡车”、“鸡蛋碰石头”而已,这样的局面,最后的下场也只有一句话,“死状惨烈”。正因为这样,恰恰说明证券市场的自由程度,也说明一个由自主意识操作的市场变化,基本上都是“大众心理”,当然也就是“从众心理”,正如市场最喜欢说的“羊群效应”,很多时候原来的坚持与观点,会因为左右他人的行为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思路,都会说“隔壁的人都走了”、“大家都在卖”,其实占又是一大错误。因为隔壁人都走了毕竟只是隔壁人的问题;大家都在卖只是你看到的部份。

事实上你看不到的群体更多,此时只有两句话可以注意与留意,“恐惧与贪婪”、“压力极限与时空”。恐惧与贪婪几乎人人知道,但是在心理学上的压力极限才是最大的重点,因为只要过了压力的门槛,任何状况都可能会出现,所以过了心理承受的极限以后,最好的现象解释就是“疯了”,或是“疯狂”,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是一个最大状况的出现,而“时空”是多长时间的承受周期及多少空间里头的状况演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基本上都可以承受得起,但超过了,别说是你,一般的机构法人也都承受不起,因为每一个人都“伤不起”,每一个人都“怕输”,就如新加坡人的“惊输”。

此时又该如何呢?一定要懂得先自救,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自救?如果没有先从认识自己开始,你只有输到彻底为止,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如何可以进行“投资”呢?说的好听是“投资”,从另一个负面表述来谈就是“赌”。所谓小赌怡情,说是简单但心理影响很大,任何赌都是一个心理影响,而且这个心理的干扰对每一个人的挑战与承受都不同,因此也难有一定的空评与公认,只有看自己如何跳脱或是解脱而已。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因素:“只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做自己分内的事”,基本上都不会犯大错,但在刻意承受的范围内往往就不是自己的压力极限,当然也很难有大成就,所以不会大赚。

就是因为存有像“大赚一把”的想法,所以才会作出“非理性”的行为,超过了自己的极限,就如运动员一样,如果要超越“常人”的极限就非得有“超人”的训练不可,但超过身体极限的训练就容易导致身体超过负荷,最后就容易造成受伤,而受伤正好就是运动员最大、最严重的折损关键,很多时候一次的受伤就摧毁了一生的运动追求。更可怕的是在做不到的时候还要靠药物来提高,此时等于将自己的体能无限放大,它的后遗症与负面效应就更可怕,就如超过自己的投资极限后还要再投入,此时当然容易折损,倘若还再放大信用额度融资操作,最后就会葬送股海,一次就毙命,这就是选择,投资选择。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