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8月8日)开盘论市:等待低位平衡点的改变。
(2011-08-08 13:28: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市场充满了一股恐慌的氛围,这样的氛围造成周一的盘势直接跳空低开,如果你要问为何会如此的话,说明你对市场的供需状况不了解,对股市的认识有点差距,这些状况事实上就是股市的常态,当市场出现恐慌时就会不计代价的下杀,所以上周五的跳空低开后的低收,是创新低后的低收,虽然最后收盘没有收在最低点,事实上低点已经跌破,趋势已经被摧毁,有没有再跌破的可能已经不必多说,因为趋势形成以后接下来是再下跌的开始,所以今日再度跳空低开也是常态,本来就是如此。
如果还要在问为什么?估计这一刻的任何媒体报道一定会倾向于将这个原因归咎于美债危机造成,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但是当确定这个理由时是因为全球股市的下跌,如果全球股市不跌,这个问题是“天天有人讨论好像都没有结果”,只有最后成为事实以后才会引发大家讨论,所以市场习惯“讨论事实结果”,不是研讨如何在事先应对的对策,只有等到结果出来以后才开始紧张,也因为事后来谈,所以造成的恐慌会更可怕。
此时只有一种分析最受用,只有市场心理分析才可以掌握市场的动向,因为除了这个分析以外其他分析都不足以说明市场状况。可是市场心理分析可以谈得头头是道,在实务操作上却无法俱体化或是实体化,一般都是发生时来应用,或是事后来说明,心理分析最困难的是在事先的应用,尤其在事先如何战胜自己,而且还可以反推后使用到市场的操作,这个就困难重重。等于心理分析是这一刻很重要的分析,但也是莫衷一是的分析,说有则有,说无也无的分析,就看如何认定啦!
如果可以从《麦氏理论》的量潮应用,结合市场心理因素加以解读,就可以做到事先的推导应用,然后用到实务的操作上去发挥,这个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量潮趋势代表一切”。例如当看到120日均量线进入2月14日的扣减时,说明这一刻市场将进入另一段半年周期的逼杀,当时产生的量潮会在这一刻出现逼杀的现象,这个说明在两周前本栏已经多次谈及,而且还补充说明时间提早,因为缩量造成时间提早,这一点正是理论的优势,尤其提早7个交易日进行“平衡点”说明,时间周期的演变提早到7月27日开始,特别说明29日以后多方会得很彻底,主要的状况就是如此。
当时谈到多方最后一次的机会在7月21日,这一刻没有把握,反手下杀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本栏在当时的说明谈到这样的变化,尤其在说明整体条件的改变,在最后一次的优势无法掌握以后,多方将势如破竹的遭受破坏。主要在于7月18日时候的增量说明的确俱有持续增量的优势,但可以持续多久呢?多方给出的蓄量条件与滚动不足20天周期,所以到了7月21日这一天的“平衡改变”以后,原来的优势消失,代之而起就会造成下跌,这一个过程在推导中已经多次说明,可惜有些读者没有细看,只看到最后一次上冲的解读,没有看到平衡改变的说明,也不知道本栏在推导分析说明中的模式与意义,难免会有不同想法的出现。
目前已经下跌创新低,而且今日最低已经跌破2500点,来到2497点,是否会再度跌回到7月5日的最低收盘2363点呢?从理论的推导基本如此,即跌破是一个最低收盘就会再下探上一个最低收盘,这个是很简单的推导应用,此时应该先回到月K线分析,因为月K线说明2389点,上一个最低周线收盘在2382点,那么这一次的下跌是否会依据这样的条件进行呢?一定要注意本栏谈到有关低位背离的状况,尤其是结合“四个条件”的判断应用,同时加上周线条件的推导,尤其是低位背离的状况演变,对比上一个条件与本次的状况推演,可以找到下一个低位的酝酿。
请回到10年7月20日的收盘2528点观察,当时的低位基础是从19日的收盘2475点开始,而更早时是在2424点后反击。当时的反击基础是周线的2320点,当时本栏在应用周K线条件时已经说到,所以本栏要说的是,这一次的回探从日K线来说重点在“低位背离”,然后设定上一个低位状况推导,等于7月6日的收盘2409点及16日的收盘2424点所构成的区域会是这一次很重要的支撑关键,也是判断的关键。
至于2319点是否会跌破?这个点位不会是什么关键,主要就在时间周期的推演上判断,第一是120日均量线要降低到1000亿元以下,60日均量线要降低到800亿元以下,20日均量线上一个低量是606亿元,这些关键数据才是研判是否触及低位低点的关键。只要朝这个角度思考与查找,才可以找到未来的低位区域的改变,时间周期要到9月14日以后才有此演变的出现。
另一个基本应用与判断则是从跌停板家数观察,当出现超过300只个股跌停板以后,通常也俱有一次反弹的要求,毕竟一日之间跌幅太大与太多,如果不反弹也很难持续后续的再下跌,所以初步的反弹通常也会在大跌之后,更重要的是会跌当然也会大涨,所以后面的反弹大涨是从大跌开始,上涨是跌出来的,等于下跌会创造上涨。如此循环应用就可以看到后续的机会演变,循环又循环的演变也会就此产生。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