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
(2011-05-30 18:51: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让我们来看201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到2010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2.51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5.98%,增幅比上年末低1.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96万亿元,同比增长38.96%,增幅比上年末高6.61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4.08万亿元,同比下降0.79%,当月净投放现金2512亿元,同比少投放4352亿元。”
“经济学家们认为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如果依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增长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所以目前央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抑制过度的货币供应量”,只是在一抓一放之间如何拿捏?这点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因此近期不断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利息上下手,说明央行的政策目前就是预防高通膨。可是因为加息后容易引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造成热钱流入,在4月份之前这样的倾向非常明显。
“然而5月18日央行公布今年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3107亿元,与3月份新增外汇占款相比,环比下降23.8%,低于之前市场预期。对于外汇占款减少,相关专家表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意味着热钱流入国内的速度放缓。
不过,由于目前我国加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强烈,所以今年热钱流入的趋势并不会出现逆转。从总量上来看,今年的外汇占款依然会保持较高的水平。”
“预计只有到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美联储加息之后,热钱大举流入的速度才有可能逐步放缓。”如果不尽早抑制泡沫升腾,任由目前的状况发展,最后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据悉,目前我国的M2是GDP的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说明为何会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通货膨胀会传导到生产成本,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原料成本的上涨,在初期因为使用库存原料,所以在初期因为成本尚低因此获利提高,但是当开始使用上涨的原料以后,会造成市场成本的提高,此时会造成生产成本高于售价,如果不提价会造成亏损,但提价又会造成滞销,因此最后导致消费紧缩或是滞后,有形成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库存增加。
通货膨胀传导到人工成本增加,工人会不断要求加薪,否则收入不够开销。因为工资增加又导致市场成本增加,最后当然是物价再度上涨,如此形成一环又一环、紧紧相扣,所以为何要抑制通货膨胀主要因素在此。
当市场预期通货膨胀已经无法避免,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后,市场流动资金逐渐减少,银行业资金紧张,增加房贷自备款比率或抑制房贷甚至于不放款,如此也会导致房地产因为资金链紧张会促使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当然会逼使他们降价求售房屋,房价也会因此下跌。
但资金流通量不足传导到股票市场就会造成成交量减少,也会造成股市的流动性不足,此时股价会因为资金供应的不足造成下跌,市场也会因为投资人手中资金不足,为了求现而卖出股票,导致股价节节败退。
所以,当市场成交量不足时更说明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也因为流动性不足筹措资金的能力降低,造成资金紧俏,也会构成股价的抛售。此时筹码增多但资金少,形成即使股价下跌也没有人愿意买进,这个时候就会造成急速下跌,或是加速价下跌,也会因此加重了市场不安的气氛,有形成循环性的下跌。
因为流动性过剩,所以造成资金太多追逐过少的筹码导致股价上涨,反过来因为资金紧缺,急需现金导致必须抛售股票,此时股票等于烫手山芋,会造成卖股票求现,股价也会越来越低,这个就是下跌的原因,不幸目前正是如此,这一波下跌到底会造成多严重的破坏呢?
央行的宏观调控有如水龙头的开关,当打开开关让水流通会造成过多水而泛滥,此时央行会开始将开关缩小甚至于用“抽水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抽水,那么市场的资金会在很快的期间内渐渐降低,这个也是流动性不足的主因。
到底要如何拿捏呢?说真的事后来评论大家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当事人在做决策时应该如何处理?很多时候要做到“恰到好处”根本就不容易,而且任何的拿捏都不可能让大家满意,因此只有等所有状况稳定清楚以后再来论断,目前任何时候来谈论都嫌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