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认识不同周期间背离的震荡格局
(2011-04-19 09:36: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指数的区间震荡格局仍然会延续,过去一周以来是这样,未来仍会依循这一事态扩延。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在中长期和中短期的量潮移动关系上发生了背离。依照当前的成交量水平,在未来19个交易日里120日均量线仍是会扣高走低而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制约中短期优势格局下的上涨势头。
同样的量能观察,在未来15个交易日里60日均量线也有望继续向上移动,继续产生对市场的支撑作用,而且60日均价线也会同步保持绝对的低扣减行为,从而有条件将指数坚守在60日均价线上方,并且短期内还有短期结构的优势支撑,也至少可以确立短期内不容易因为技术性的阻碍或者长期量能潮的不利,而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档。
应用麦氏理论的方法论对各周期推导分析,就可以获得比较清楚的移动关系,当主要周期之间不能获得协同时,反而发生方向性的背离,就会因此而制约行情的发展,甚至会拖累未来式行情的演变。而且一般情况下会依循长周期的趋势方向移动和扩展。
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得知目前120日均量线的下跌态势已经十分明确,从4月7日扣高走低以来,已经持续了8个交易日,通常经过10.95天的高扣减而向下移动后,就确立了120日均量线的下跌,再要改变也需要10.95天上扬的确认。当然,这不是固定的,也总是会产生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当前就不能如此机械性的应用,否则必然会因为个股的精彩表现而动摇。
一定要将单周期的分析放在一个环境中来认识和解读,才不至于因为孤立条件的应用而偏离。所以即便谈到已经持续了8个交易日,甚至再经过3个交易日的下跌行为,就确立了120日均量线的下跌,但也绝对不是说到了这个时间点,就一泻千里,显然是不合理的。
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明一下,其实从120日均量线开始扣减去年10月份之后的高量水平时,本栏就谈到120日均量线的下跌行为,其实通过比较前后量能差就可以提前作出研判。这也是很早之前就说明到了4月份市场所面临的高量扣减无法消化的问题,随之对市场形成的制约效应也显露出来。应用好麦氏理论方法论,就可以早早推导分析未来式行情变动的脉络。
前面和大家谈到120和60日均量线各自保持现有移动关系的时间问题,也可以看到互相仍然具有反向移动关系的时间周期,当这个时间周期走完之后,那么就会是新的阶段行情发展的特点。在这之前,也可能会因为这一过程的演变而产生其他条件的改变,这些就需要随着行情的变动而适时做出调整,不能用一个定点来看待移动着的物体,一定要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的看待势态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说明,我想无论是短期内的动荡,还是延续未来式行情的发展,都可以针对于自身的条件来选择进出,而不至于迷茫于一时的涨跌。就像早间集合竞价低开18点,一定会有人拿美国市场(美股因为标普调降美国主权评级而大幅度下跌)来说事,或许会有间接影响,但这不应该成为替罪羔羊。
只有那些缺乏能够让自己信赖且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的投资者,才可能会因为一个风吹草动而患得患失,这其实在现有的结构下,会是很辛苦的。因为区间震荡的格局上下跌宕非常频繁,常常往来得失,几次折腾,就会心烦气躁,从而导致最终错误的评判和抉择。
所以对于没有方法,没有操作技能的投资者,等待下一个有利于作价的阶段出现,或许不失为好方法。不过在这之前,仍然有很多功课需要做,一是赶快建立起来适合于自己的分析和操作体系;二是选择一些底部形态的股票,储备下一个阶段可以给你带来资产增值的标的物。而对于那些喜好风险又擅长短线交易的朋友,在稳健量的状况下,仍就可以依循量价结构的波动来选择交易。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