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1月18日)开盘论市: 弱势下跌再度盘低

(2011-01-18 10:44:40)
标签:

股票

估计今日是市场会将看盘的重点放在周一重挫跌破120日均价线,同时也跌破上一个最低收盘2732点及创下新低的多个技术面条件加总说明,因为出现如此不良的心态以后,市场看跌的氛围油然而生,几乎可以从很多媒体上的分析者,或是媒体记者写的报告中感受到这样的氛围。如果对比为破线之前的观点,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因为破线所以才开始看坏,等于必须等到事实结果出来以后才开始看坏,如此的分析模式在实际交易中很难得到领先的优势,基本上可以认定为市场通常都是因为有了结果才谈论为何发生的原因。

如果以媒体记者的报道来说,因为报道的是发生的事,当然都是事后报道,所以一般媒体的报道式新闻一般都不能作为对行情的观点,只能说因为新闻整理与选择的需要,所以他们会针对事实状况进行说明,这些是新闻报道中的过程,但证券分析绝对不是去解释发生的原因,因为都已经发生了如果还无法找到可以解释的理由,那么这样分析不仅不能参考,连基本的新闻报道价值都没有。问题是,即使解释了理由都已经落后了市场,对于股民来说绝对不是要听为什么下跌的理由?因为大家有目共睹,下跌都已经下跌,还需要说明什么原因造成下跌的吗?

如果可以在没有下跌之前经过推导分析可以估算出下跌的机率与下跌趋势发展,这样的分析不是更好吗?这样的分析才俱有前瞻性,才俱有参考价值,才知道观看阅读与事先参考准备。如何才可以做到事先的推导研判呢?本栏针对成交量的研究已经提出很多论据,从这些论据中已经做过很多类似的说明,就如这次的下跌很早就已经提出量潮趋势形成压力的观点,只要你稍微多一些注意,几乎都可以加以应用也可以注意到量潮趋势对盘势的影响。

本栏在提到均量线的影响时不断的强调60日均量线形成的趋势压力,从12月28日指数跌破120日均价线的这一天开始,本栏已经谈到60日均量线下跌的趋势变化,同时应用120日均量线还在推升上涨的基础谈到,时间周期是改变原来助涨转为助跌的一个因素,只要60日均量线持续下跌进入第8天就会产生破坏性,也会扩大其破坏能力,这时间周期正好进入1月7日,等于7日下午2点之后就进入对多方非常不利的局面。那么在第一次跌破120日均价线出现2732点收盘是否可以抢反弹呢?本栏深深知道这个地方的确俱有一次反弹的要求与能力,但要不要抢反弹要看你自己的选择。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操作策略与选择,如果你的操作策略是建立在别人怎么看,然后采取他的观点作为你的操作,这样的选择是危险的,因为没有自己的操作模式,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盘势的涨涨跌跌对你来说几乎没有能力判断,这个状况等于自己一定基础都没有,当然就会受到别人分析的影响与牵动,难免会说受到那个人的看法影响。所以观点看法都是别人的,如果无法转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来使用,这样的操作一定会有危险,对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本栏的分析只是提供给大家多一个观点看法的参考,如果认为这样的分析模式很好,可以作为参考的依据,对你的操作俱有启发,可以多方面比较思考,这样的应用才是比较稳健与妥当,绝对不能作为唯一的参考,尤其是很多操作状况都无法同等对待与应用,本栏仅仅讲大盘的趋势变化,如果一定要用在个股上需要针对个股的状况加以比对,不是一以贯之,也绝对不是放诸所有个股都准,因为每一个个股的走势变化与大盘发生一定会有相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时候,时间周期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一定要辨别清楚后才可以加以把握。

通常在重挫之后市场都会期待反弹,几乎保守的分析都会认为等待反弹再卖出,不要再杀低,但是偏偏每一次重挫之后就会再度的下跌,期待反弹卖出通常时机总是不好把握,总是感觉来得好快,还没有想好反弹已经结束,然后代之而来的是再度下跌,几乎措手不及。这个心理常态常常是造成重挫之后的动辄得咎,进退维谷,不知应该如何?如果从心理上看,微操作已经先输了,如何能赢呢?因为弱势,因为人人想卖出,所以只要一个风吹草动又造成进一步下跌,这样的操作就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建立在无法掌握的市场变动中,随时都会出现改变。

弱势格局从今日的“三点一项”开盘以后的推演,还是一样对多方不利,等于多方进入10:30分以后的拉锯之后,始终不得要领,还是无法改变今日的弱势,尤其今日在板块动向中完全看不出多方的优势,权重股几乎完全没有人气启动或是撑盘护盘现象,说明今日多方找不到一个俱有指导方向的领军股,如此状况对指数的支撑不俱有任何的作用,这样的变化到了10:30分之后又会再度失守,等于随时都可以再度压低,说明市场的脆弱不堪呀!

跌势中不要预测支撑、不要预测低点,更不要去抄底,因为没有人知道底在哪里?也许在上一个缺口2655点俱有一定的撑盘能力,也许因为再度下跌以后形成乖离幅度放大以后俱有反击能力,但在一起都不明朗与不稳定的情况下,还是保守为宜,不要太早认定低位或是底的区域,否则会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