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量线要缩到一定基础才会稳定
(2010-05-10 17:14:31)
标签:
股票 |
《麦氏理论》谈到的均量线趋势说明的是依据120日均量线为主,如果真的见底自然是这个均量线已经压缩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才会见底,你可以对比过去的状况演变再应用到目前的均量线趋势来对比,这样就可以清楚的知道量潮趋势的发展。
在3月中旬时本栏也一样谈到成交量的演变,但是也一样说到要缩量以后才会见底,因为“从来就没有看到如此大成交量而见底的趋势变化”、“从来就不可能在中间腰段中构成底部”、“从来就没有可能在未经修整压缩后而能成为底部量的趋势形态”,依据这三个曾经多次谈及的状况演变,最后被证明是对的,最重要是在一定的规律及趋势发展确定以后,坚定分析的基础与信心及不受市场变化幻象的动摇才是最后战胜市场的最重要关键。
本栏当时谈到3与17日之后机会进入60日与120日均价线的交叉,此时的交叉形态与08年1月21日当时的状况几乎是一模一样,也说明这样的趋势发展构成的压制后面会形成一波不可思议的大跌,因为趋势无法阻挡,也因为有了08年1月21日的例子,所以本栏坚持这样的发展变化。
当时的市场并没有立即产生这样的趋势发展,不是因为没有这样就认定错了,也不是因为这样就放弃原来的分析基础,如何坚定不移?如何逐步推演?如何观察市场结构变化?如何贯彻原来的推理分析与结构基础,这些都是当时本栏不断强调的因素。
因为3月17日以后的上涨,或是当时的突破与改变,形成两个很重要的启发:一是、从来就没有两次一模一样的行情对比,所以正好解读了技术分析领域中从来就没有所谓技术形态上的“历史会重复”。操作心理因素会出现历史重复是可以借鉴的,但是技术分析形态基本上是不可能产生两次一模一样的重复。这样不是与教科书上所讲的不同吗?本栏认为技术分析的三个法则说明在这点上是错误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单从市场的参与群体来论述就知道重来就没有重复的可能。
其次是人为的干预力量如果违反了市场的自然规律,最后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是的,这次的状况正好就是如此,表面上看起来市场似乎都是风平浪静,好像也没有什么状况会造成严重下跌,就如我的友人,他在股票市场上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目前也在基金公司任职,在3月15日之前还在反复问我“实在没有任何状况呀!真的就是量潮一个问题可以导致下跌吗?”
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相信量潮的趋势,所以会坚定的坚持这样的观点,至于结果如何?等事实答案来解答。如果我错了,到时候市场会逼使我修正看法,那么也是给《麦氏理论》量潮分析一次检验与改进的机会;如果对了,说明理论本身的依据是有一定的根基与道理。因为坚持下来,所以后面证明是对的。
其实对与错本身不重要,重点是要有一定的分析研判推导基础,多次的论证说明《麦氏理论》的优越性,也说明理论本身的可信程度,这个正是本栏持续坚持的地方,尤其当时本栏谈到“总结算”及“算总账”的概念,有些读者质疑,当出现逆向上涨的时候,他们难免会来挑战《麦氏理论》,难免会有质疑的声音,当4月19日大跌以后,所有带着怀疑、看笑话、准备找机会修理本栏的声音瞬间消失。
本栏不敢就此认定或是以为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很平实的将理论的分析步骤与问题一一的说明而已,其实分析成交量也就是分析人性,市场心理的分析才是最终技术分析的分析基础。
多数人看技术分析总以为就是“几条线的关系而已”,其实是大错特错,因为不仅仅是几条线,而是几条线形成的心理问题,如何解读呢?这些就是《麦氏理论》最经典与精华的部份,值得你熟悉、了解及学习。
目前趋势还在下跌中,别太早认定底部出现,就如本栏听到很多人开始谈论2600点就是底部,又是一个整数关卡论述,显然不够细心,也不够完整说明趋势的发展及变化,一定从细部着手才能掌握到更好的分析基础,所以掌握细节分析才是《麦氏理论》量潮技术分析的特点。
用一句话作总结:跌势中不言底,最好的操作就是不要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