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期均量线及均价线推演的基础

(2010-03-22 09:19:39)
标签:

股票

当120日均量线下跌时在《麦氏理论》归类中说明的就是“四级跌势”的基础,即依据一个设定及认定的模式进行推演结果应该是如此。

如果认为这样的认定不合理,也不正确,你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推演与演绎,这些都是正常的状况,没有什么值得进一步论辩的需要,而《麦氏理论》依据这样的基础推演在每一次的分析条件中都是如此,所以为什么看量潮趋势下跌就是依据这个基础推演而来。

这个推演模式不是今日才成型,从去年12月9日出现历史上最高1624亿元的120日均量线掉转头下跌时,本栏已经开始谈到下跌的概念,因为根据的是这个基础加以推演。因为它是120日均量线,长达半年的周期,时间周期较长影响也属于长期,所以不是今天说跌行情立马就会下跌,至少它会有自身的一个延伸周期,最起码是一个“120天”的循环时间周期,在这个周期内都无法超越当时的最高量1624亿元的高度。

不是这个大量永远无法改变,也不是这个阶段就无法改变,而是如果要改变必须持续的增量以后形成120日均量线的量潮开始上扬,这样就构成量潮的上涨。倘若这些条件与状况无法出现,那么选择应用时就应当依据这个条件进行研判及认定,所以本栏至始至终说的就是“量潮已经进入跌势”。

是的,这个论据说明的就是量潮的改变,但量潮“进入跌势”是否同时也说明价格进入跌势呢?这个一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你仔细去观察,本栏不是早已经说过,当120日均价线也进入高位后反转下跌时,也是“价格下跌”的开始,所以当1月12日120日均价线出现高位3114点后开始进入“扣减高位”时,本栏也提出改变的讯号说明,即价格跌势正式开始。

这个判断到今天还是没有改变,尤其从1月19日涨到3246点以后出现的状况,本栏一直说明“本次行情的下跌是来自于120日均价线的拉回作用造成的下跌”,这个分析模式是《麦氏理论》价格趋势中的“大小原则”的应用,注意!看跌的基础在这里,看跌的点位在3246点,从当时延伸到今天还是这样的基础看跌没有改变,即使这些过程中指数跌到2890点以后反弹,不管是涨到3103点或是后面再跌、再涨,本栏的分析基础还是在这里。

假如你了解本栏分析的基础及说明,假如你要讨论本栏看涨看跌的理论根据与要件,是否是应该还原到这个基础上来呢?如果仅仅因为一两日内的涨涨跌跌就开始评论本栏对行情看法的“对与错”,这样是否没有看到本栏分析的原型就开始论述了呢?

当你知道本栏谈论的原理基础后,估计你不会认为:已经涨到3067点了还在看跌?还不愿意调整看法吗?其实,是基础点不同、根据条件不同,一定会产生对涨跌观点的不同,一定要知道这样的基础才可以说明,否则如何进一步的论述呢?

请对比从均量线到顶后到均价线到顶,时间是从12月9日到1月12日,之间经过了24个交易日才出现量与价的“共振”,但还没有到“量与价”的“同步下跌”,所以近期本栏谈到,依据120日均价线的变化推演,还有一段时间会因为“扣低而助涨”的阶段,下周一开始进入去年9月17日的3060点扣减以后,还会有8个交易日进入扣低才达到9月29日2745点扣减之后开始拉高,进入这个阶段才是120日均价线进行最后低点位扣减的结束,也是垫高区域的阶段发展及变化。

在“扣低而助涨”的基础里头还有一个概念是进入“关系系数”的扣减时,有些时候是顺势的助涨姿态,有些时候是“逆向的逆反”,此时的判断依据应用要根据成交量来说明,显然这个阶段的成交量说明会形成逆反,而在最后的阶段的增量就是消耗过程,即消耗多头最后的动能。

当多头最户的动能结束以后,就会进入120日均量线及均价线的“同步共振”阶段,那个时候就是跌势发挥的开始。本栏至始至终都是这样的论述及说明,如果你清楚的知道本栏分析的概念及基础,相信你一定会知道本栏说明的状况,就不会因为看到涨就认为本栏看错了,应该要改变看法,当然也不会认为本栏盲目的相信用《麦氏理论》来推演及分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股市涨跌万千变、不及看倌知我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