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均价线的相互影响关系说明

(2009-10-26 12:52:32)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今日的市场操作情绪比较低落,尤其是从60分线量潮观察的确如此,但有没有减损多头的价格趋势或是气势呢?目前并没有,因为分线的影响最后一定要放在日线上来认定,因为日线大于分线四倍力量,而且市场的习惯都是盘中第2、3的小时量小,前面第1、4个小时量大,最后决定作价与否看第4个小时,而第1个小时的量大与小与前一天的投入有关。

从量潮角度来看,尤其以中期均量线的关系推理,过了今天以后20日均量线几乎没有卖压。以中期条件关系推导,没有卖压不必过于快速增量上攻,可以采取修整等待或是酝酿。当然要维持起码的人气也不难,缩量可以回探支撑但不能急速缩量,因为量急速也是后续无力的另一个可能象征。

一定要在量潮的演绎中拿捏得好,才会进退有据,攻守俱佳,如此才可以形成有条件的逐步改善,任何急攻抢进容易造成折损,反而不利中期的发动,所以要重视中长期的影响力。

在均价线的演绎中通常有两种状况:第一种属于常态状况,即短周期开始向长周期的均价线发力,最后改变了长周期均价线的压力,这样的状况需要靠的是时间周期的演绎。因为短周期的推升绝对不可能在短期内就立即改变了长周期的趋势方向。倘若真要改变只有一种,即《麦氏理论》谈到的“以量破价”,用更大的量潮优势推进形成立即有效的“力度”改变价格的压力,在个股中常常会如此,例如中视传媒及成诚股份就是如此。

当我们谈到改变的条件发生以后,一定是时间周期的改变,倘若短短周期试图改变但最后不得要领,反而会受制于长周期的压制,最后会无功而返,或是以失败告终,这在统计上是常有的事,也说明中短期趋势向长期趋势推进,不一定绝对的改变原来的压力,但假如说“一定由中短期向中长期推进后改变”,这个说法一定正确,但不一定可以找到很多其中一个事实论证。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也有一种状况是中短期向长期推进以后,最后它的趋势反被长期结构给改变,形成长周期影响了短周期,这个就是均价线的关系与结构,要判断的是到底哪一个有效?重点在于是否可以事先将可能的状况说明,这个才是重点。

例如,本次在8月17日当指数一口气跌破60日均价线时成交量萎缩,说明急速下跌形成绝大多数的人都套牢,所以依据60日均价线操作的筹码几乎在瞬间形成套牢,这个时候以60日均价线操作者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认赔止损出局,其次是等机会。

因为缩量等机会反击是对的,而且可以确信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跌破120日均价线一定会有所反击,所以当时本栏也谈到60日均价线会有反击能力,后来跌到120日均价线以后才反击。

其实,60日均价线的影响力还是持续,只是时间递延或是延后形成了改变。所谓时间的递延或是延后就是空间与时间形成的改变,也因为如此所以在时间周期的改变下,60日均价线后来下跌,形成进一步助跌。但是此时指数回到120日均价线以后形成有效的支撑,本栏也在8月31日之前就谈到2721点到了,当时有很多人看到持续的下跌,而本栏谈到60日均价线有撑会反击,结果没有真的反击,也有人提出看法,甚至于说这样的研判害他进场承接造成亏损。

从本栏的市场经验来看,从来就不信会有这样的跟进方式,只是因为跌破60日均价线后找个攻击的借口理由而已。因为谈中线,或是中长线还是长线,一定要能接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是用长线判断然后只能接受短线操作,这样的观念只是给自己找麻烦而已,也不符合分析的基础条件的设定。

从最后的演绎来看,多头还是回归到原来的轨道运行,所以我们看到120日均价线最后发挥了支撑,形成这次压到最低2639点后反击,这个点位也就是6月1日当时多头的垫高成本后的加码区域,等于再次回到这个区域多头还是发挥了它长效的作用,这个才是重点。

第二次压低就是回到第一次反击的起涨点2714点,当时本栏也在节前特别提示这个点位的关系,而后来的强势拉抬,我想不仅是本栏始料未及,全市场也没有多少分析谈到这个因素。不过因为结果出来以后,很多人会站在结果的基础上来看问题,假如本栏也如此看法,那么就不是应用一个体系分析问题,而只是看图说故事,这样跟其他人的分析没有两样,你也可以不用来看本栏的分析。

一定会因为上涨而减少了很多人来此阅读分析,也一定会 有些人开始攻击,也会开始说这样的分析根本不准,没有参考价值。当然也就出现一些观点认为已经涨了300点还在“空仓”,都已经上涨了10%幅度了呀!

其实这些看法只是站在其中一个角度看问题,这些就如“瞎子摸象”一样,摸到哪一个位置就说大象是什么?其实不完全理解本栏的分析基础。任何一次行情分析,针对的是上证指数而已,假如对比沪深300指数,或是深圳成分指数,本栏也有不同的解读,所以针对上证指数的看法,不等同沪深300指数的看法。

每一次行情的个股变化一定是三种状况的演变:一是强过大盘、二是与大盘同步、三是弱于大盘。但是操作选择一定选择强于大盘来操作,所以本栏每一次分析都做如此划分,因此拟定了《麦氏理论》十大战法,其中最常使用的就是“短兵相接战法”,也屡次获得非常可观的操作实效与收益,这个才是重点。

针对指数的看法与针对个股的操作,很多时候是截然不同,这又给好事者有说话的机会,也会说大盘看空个股看多,是借口;或是说大盘看空叫人空仓自己却操作;更有人会说本栏胡扯。

不管你有什么看法?这些都是你的意见,至于本栏如何看?如何做?这些都是一次选择,其实,将你自己的事做好就好,通常管他人如何看?如何做的人都不会赚钱,或是赚不到钱,你说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