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调整缩量酝酿反击
(2009-08-17 11:54:43)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行情的调整通常最先应用与判断的一定是价格问题,从价格出发形成的调整为主,不管成交量如何?都不是决定输赢的关键,价格才是最后导致盈亏的最重要关键,所以价格的调整才是市场的重心,基本上判断的依据也都以价格为主。
但是很多时候决定价格的波动幅度、广度、适度,或是时间的关系,基本上都是量潮决定了最后的变化,即使价格已经形成非常明确的因素,但是最后决定价格趋势方法的有效性及转变关键还是在成交量。
不过因为价格的关系牵动了市场的眼球与心理,所以看到价格的波动幅度加大,心跳也因此加速,而价格的高低因素就构成了最后输赢的关键,这个也是市场更为关心的问题,市场常常提到的价格为优先或是量潮为优先的论辩,很多时候是没有一定的定论。
因为关系到的是市场的因素,某些时刻市场会以价格为优先,例如目前的大盘的下跌就是以价格为优先,但是在上涨的过程中却是以量潮为优先,例如从7月2日开始再度的放大量,才成就了后面再度上涨越过3080点到3478点的空间,这个区域构成的就是大量推进的结果。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也正是因为成交量,所以也导致最后居高思危后的下跌,因此量潮演变可以将指数给推高,但也正因为量潮的放大会让指数进入高危区域以后开始下跌,因此量潮形成的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过犹不及。
这个部份本栏在先前谈论时谈到两个主要论据与观念,一是在上升量潮中的区域成交量应该是多大的量能潮?例如是1521近期20日均量线水平为标准呢?或是以120日均量线最高水平1586亿元为参考?还是达到历史最大60日均量线水平1778亿元?
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确认,而历史最大20日均量线在2171亿元,本栏在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谈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定要以这个均量线作为主要的参考指引,这个量潮绝对会构成很大的影响与破坏,这个也说明进入一个创新高量潮以后,量潮就决定了指数的高位。
相对比上个量潮高水平在4700点,及本次的高点位在3400点,显然历史大量已经完成,但是高位还没有,后面的更高位需要用多大的量潮来推动呢?有没有这样的量潮呢?市场承受得了这样的量潮滚动吗?如此滚动可以成功或是持续吗?这些都说明了市场的变化因素。
从价格角度因素出发,这些因素又不一定立即构成答案,因为价格调整幅度过大也会构成市场信心的转变,原来看到市场,越是上涨越有信心,但是当出现下跌,尤其价格下跌以后,所有的信心也会在一夕之间立即改变,所有原来看好的条件也会产生改变。
缩量下跌,说明的是进行价格的调整,没有进行同步的量潮调整,表示更多的量出不了,形成还被逼留着,所以价格跌得越深,就越容易构成强力反击。因此,当指数跌破60日均价线以后就必须坚守60日均价线作为操作与判断的中心点,围绕此中心点上下的区域作为合理的波动依据。
因为成交量缩速度快,也会形成因为缩量后产生一次急速反击。目前反击的动作已经在酝酿中,多头开始逐步准备,请多给一点时间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