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量线及均价线如何评分?
(2009-05-14 11:10:36)
标签:
股票 |
均量线有五条,分别从小到大设定1、2、3、4、5总共15分的差异划分,然后分中短线的1、2、3共6分,占15分之6,约等于40%比重的16%,另外两条中长线及长线的比率当然就占40%中的24%,举例目前长期均量线属于上涨,因此有13.33%都是属于上涨的计分。
周三才进入去年11月13日放量大于长期均量线1.6倍比率的开始,这个量即使在当时是比较大的量潮,但是跟目前的阶段比已经算非常小量,假如设定中高量潮扣减才开始进入长期均量线的影响,目前还有至少50个交易日的扣减都是“扣低而助涨”的趋势模式。
所以可以大胆的判断,长期趋势还是属于上涨的,任何的压回缩量低于长期均量线以下都可以视为“缩量稳定的象征”,只是稳定在那个阶段?需要多少时间而已。倘若缩量在长期均量线的“较低基础量的区域”,这个缩量形成的助涨效率会更高,当然目前进入1059亿元的区域,可以视为“中高量潮阶段的量型”,不能说没有危险,只是这个危险影响力还不到。
依据量潮关系来看,当长期均量线的高度进入或是接近中长期均量线的水平时,这个时候就是极度危险的时候,不过米钱还没有,目前差距还有270亿元,比例还有25%的差距强度,所以还不至于“成交量缩在长期均量线以下就立即结束”,反而会因为这样而反击。
这个就说明长期均量线的效用,这个部份可以放在日成交量上使用,假如要强调速度可以用在60日均量线或是30分均量线上,这样就快了4倍的速度或是快了8倍的速度,这个端看你的需要。例如周二的第二、三个小时就是缩量在长期均量线基础之下,这样就构成多头反击的进一步动作,这点在周二盘中“即时语音分析”中就已经说明。
不仅如此,当成交量急速萎缩在这个长期均量线之下达到3天或是5天,产生的反击力度会更为惊人,这个部份可以举3月10日到16日当时的状况说明,当时市场是不是一片看跌声呢?唯独本栏持续看涨,因为看涨也遭来市场的不断攻击。
在4月28日也出现一日缩量在长期均量线底下,然后产生反击,这个部份本栏在当时的分析时也谈到了,很多人故意忽略这个部份的说明,刻意模糊然后说本栏已经持续一个月看空,这样的说法是“颠倒黑白”,故意扰乱视听的做法,不过很多学员可以明证,上述的分析文章中也都说明。
倘若将那个阶段的成交量转换成60分钟量来看,你会看到持续不断的缩量在长期均量线的关系,这个就是一个分析与佐证行情反击的理由,本栏也在当时多次说明。讲这一段不是要说明什么?只是要告诉大家麦氏理论在量潮分析中的基础在哪里?为什么这样说。
目前呢?因为长期均量线还在上扬,所以这个13.33的比例就是属于长线助涨的基础,这个部份在未来的50个交易日中都有影响,在评分的计算中都要计入上涨部份。
当你体会与了解麦氏理论在计分的关系应用时,就可以体会在谈“长期均量线还是属于上涨”的理论依据,只是在目前的阶段,受到中短线转弱关系影响,所以出现压回的变化,这个是本栏近日不断强调的部份。
假如配合长期均价线也属于上扬来看,再加上10%比率,那么有23.33%都是属于上涨的,假设除了这个部份之外其他条件都是下跌,最大的基础有23.33%是属于上涨的。前面一篇谈到反转点及指标的关系时谈到30%属于上扬,那么单单这两个部份就是53.33%属于助涨。
当然必须注意反转点及指标随时的变化状况,这个30%的比重通常可以看出在场外游离的资金的状况,当这些资金投入就会形成“资金市场平衡的改变”,当它往那边倾斜就会造成那边转强,目前是往多头倾斜,所以对多头有利。
一定有人或说本栏这样说明一定在为自己辩解或是为自己找理由,市场的变化就是如此,本栏的分析也是如此,只是当你在谈论本栏的分析的时候,请必须先了解本栏分析的设定状况,假如你连着基础都没有就开始评论,这个就会构成你的评论太肤浅,这些也不是本栏要回应的,反而是评论者要加强的。
还没有说完,先谈这个部份吧!估计很多人已经看的迷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