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知识点汇总6(感谢王旭光老师)
(2022-07-20 09:23:11)
标签:
教育 |
分类: 初三教学篇 |
2.3.2 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内涵和保障分别是什么?(P38)
(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保障: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P38)
(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P39)
(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P40)
(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P41-P42)
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P41)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如何增强民主意识?(P42)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9、(补充)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
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
参加听证会、论证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