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标签:
绍兴鲁迅孔乙己臭豆腐茴香豆 |
分类: 邂逅有时 |
http://s1/middle/4a8b38dahbf213aa3c9b0&690
绍兴
绍兴人喜欢自称会稽山人。言语中优越感十足。
如果我是绍兴人,我也会,为什么不呢?
绍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称便是会稽,后改称绍兴。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会诸候,成立中华第一个朝代“夏”,就是在会稽山。春秋时越国定都,亦是会稽。
绍兴除了以水乡、桥乡、酒乡闻名,还以名士乡闻名。会稽山是西施故里,东晋王羲之和谢安亦是此地人,陆游是此地人,周恩来亦是此地人,鲁迅是此地人。
生长在这样一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江南灵秀名士风流的地方,受着这一方水土的滋养眷顾,怎能无动于衷,怎不洋洋自得呢。
既便做不了绍兴人,那去一次感受一下绍兴人的生活人文水土亦不枉活于世吧。
来到鲁迅故居,车子停在咸亨酒店门口。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门外吃着茴香豆,在不远处回头张望着我们的车子。
司机指着咸亨酒店告诉我和先生说,这是当年鲁迅小时候的咸亨酒店,又在原貌基础上进行了扩建,经营还保留了当时情境,中午就在咸亨酒店吃饭。
我扫了一眼鲁迅笔下的那座老式建筑,嘴上不说话,心里却美滋滋,看来真要做一回绍兴人了。
从咸亨酒店东行,是一条繁华热闹的街道。窄窄的石板路,东西走向,沿街店铺林立,两层楼的江南木制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大红灯笼高挂,彩旗招展。
漫步街头,满大街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臭豆腐味,勾人食欲,抬眼望去,吴字坊臭豆腐、三味臭豆腐的店铺在不远处遥招手。
平素里就喜欢吃臭豆腐,喜欢它的亦臭亦香的特殊味道。在杭州一条有名的小吃街吃过两次油炸臭豆腐,不比我吃过的臭豆腐好吃。不是太喜欢。
绍兴的小吃非常道地非常好吃,且花样繁多,绍兴臭豆腐便是这里有名的地方特色小吃。据说,绍兴最好吃最有名的臭豆腐,便是咸亨酒店的臭豆腐和三味臭豆腐了。
同行的消防大队队长是绍兴本地人,清瘦,高个,薄嘴唇,他告诉我们,绍兴的油炸臭豆腐最好吃,它的最高境界是,鲜嫩的白豆腐炸成金黄色起锅,外酥里嫩,即有白豆腐的鲜嫩,亦有油炸臭豆腐的香脆,亦臭亦香。
听着他诱人的话,走在这样一个小吃林立特色繁多的街道,闻着令人垂涎的臭豆腐的香味,真想吃了。
司机和消防队长慢慢走在前面三两步远。我和先生走在他们的后面。因为刚刚认识,不是太熟,中午人家请吃饭,当着他的面不好意思再买小吃。可我大老远来,这么有名的地方特色小吃亦在我的喜欢中呀,错过多可惜呀,岂有不尝之理!
偷偷拉了拉先生的胳膊,小声告诉他想吃臭豆腐了。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前面的两个人,小声说,我们是客人,要买人家肯定争着拿钱,到酒店肯定能吃到,等等吧。我只好吞了一下口水,闻着浓香谗人的臭豆腐味从臭豆腐门前经过,忍了下来。
绍兴老街上的龙须糖亦是道地小吃。老师傅边做边唱,手中忙个不停,口中念念有词地招揽生意。
宋朝古式面巴巴也是可以与茴香豆媲美的绍兴小吃。小吃摊前,老师傅不停地忙碌着,口中用浓浓的绍兴话喊道“不好吃不要钱。”
悠悠然前行,来到鲁迅故居和鲁迅祖居。鲁迅家在街北,长长的青砖石刻围墙彰显着鲁迅家的不同地位。故居与祖居原为一门,鲁迅13岁时家道中落,八十余间房屋的祖居卖给了朱姓邻居,边门做了修缮,成为鲁迅独门进出的故居。
踏进门去,鲁迅祖居老台门是四进院。一进叫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蓝底金字的“翰林”匾,是祖父周福清同治年间被钦点翰林时挂得匾额;二进是厅堂,又叫“大堂前”,是家里喜庆福寿宴会宾客之地,厅堂悬着“德寿堂”匾;第三进是香火堂,祭祀之用;第四进是楼房,居住之所。每进均建侧厢房和楼房,房与屋之间有廊屋贯通,两侧天井点缀假山石池和花木,高雅贵气。
这么多房间,每个读书人包括当时还小的鲁迅兄弟三个,都有自己独自的书房,里面雅致的书橱,宽大的书桌一应俱全。学习条件如此阔绰优越,难怪鲁迅兄弟三个人,周树人和周作人能成为作家,老三周建人后来任职浙江省省长。
家道式微后,鲁迅从出生到18岁之前,一直住在从边门进出的新台门故居,后来他学成归来教书写作也是在故居。房屋依旧,但早已物是人非。
一个稚气未脱的13岁少年,一脸被生活所迫的凝重神情,每天在当铺和药铺间匆匆穿梭往来,从母亲手中接过手饰拿到当铺,再在当铺老板鄙夷的目光下接过钱到药铺为肺痨的父亲买药。
小小年纪便历经了家道沉浮,看惯了世俗青白眼。难怪鲁迅后来的文章里对人性对社会那样的入木三分,让人从他的文字里直见性命。
故居前院有一棵桂花树,树下坐一个摇着薄扇的老太太慈眉善目地讲故事,旁边有两个小孩子昂着头支着腮听得入了迷。那是鲁迅兄弟和他的祖母蒋氏。鲁迅后来创作里的许多故事,便是从祖母那里听来的。
街的斜对面不远处便是鲁迅的先生寿镜吾的宅居。三味书屋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寿镜吾老先生无视功名,从考上秀才后再没应试,在家里开了三味书屋教书育人。据说他人正直严厉,一生清贫,每次只收七八个孩子,说,多了教不过来。鲁迅曾经这样形容他的先生寿镜吾“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在三味书屋里至今还依照当时的情形摆放七八张书桌。鲁迅的书桌却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鲁迅学习刻苦,怕别人打扰他,故意将自己的书桌搬到僻静处。
有一次鲁迅因到当铺当钱后再到药铺给父亲抓药上学迟到了几分钟。寿镜吾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从此,鲁迅便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以自警。那张刻着“早”字的书桌如今还在那个角落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鲁迅很小的年纪便为一家的生计为父亲的病痛经历了世间沧桑看惯了人情冷暖,养成了他刻苦自律读书,孤僻清直的性情。
从寿镜吾先生家出来,门口窄窄的河道里泊着几艘小巧玲珑的乌篷船。这是真真正正的乌篷船,是绍兴最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桐油漆成的黑船篷黑船身,故为“乌”篷船。
坐在乌篷船里,手脚并用划着船,在纵横交错的河道里,像一条鱼一样,一摆头,一摇尾,便轻巧灵活地穿过了窄窄的桥身。
一路行进看下来,不觉已是中午。还在惦念着那没吃到嘴的臭豆腐。到了咸亨酒店,里面一楼早已座无虚席。旧式方桌旧板凳,伙计身着旧式衣服,旧式招牌旧风貌。
消防大队队长左拐右绕,带我们来到二楼一间雅致的房间。他指着中间楼下的那片小天地说,看,这就是当年咸亨酒店的原貌。
菜已经定好,桌上早已备好新榨的西瓜汁,满满一桌我叫不上名来的地方特色菜肴。
一小碟茴香豆,一盘金黄的油炸臭豆腐,旁附一小碟辣椒酱,绍兴老黄酒已倒在杯子里。
当地消防大队长说,到了咸亨酒店,一小碟茴香豆,一碗绍兴老酒,一盘臭豆腐,那就真正做了一回道道地地的绍兴人。
夹了一块炸得金黄的臭豆腐,醮了一点辣椒酱,放到嘴里。热热的,香香的,辣辣的,外脆内酥软,再抿一口绍兴老黄酒,夹一粒茴香豆,那感觉――已是不思它味……
http://s10/middle/4a8b38dahbf2140455149&690绍兴老街
http://s6/middle/4a8b38dah798353fc9845&690
http://s16/middle/4a8b38dahbf216c31b1ef&690鲁迅家的围墙
http://s16/middle/4a8b38dahbf2170d4e89f&690当年杂草丛生的百草园,如今种上了黄灿灿的油菜
http://s15/middle/4a8b38dahbf2175f47cee&690戏台
http://s3/middle/4a8b38dahbf2178c1ac52&690
http://s7/middle/4a8b38dahbf217a09bb36&690兰亭里的竹笋
http://s1/middle/4a8b38dahbf2186d0e090&690王羲之笔下的鹅池
http://s4/middle/4a8b38dahf774fb0662cf&690
http://s8/middle/4a8b38dahbf219365b877&690
http://s7/middle/4a8b38dahf774fe99e956&690
http://s1/middle/4a8b38dahbf217cc45e0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