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2009-01-23 13:56:05)
标签:
杂谈 |
买好了火车票,今天回家。在外求学这么多年,每次放假回家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家所留给我的思念永远都是我所有情感中最最美好的一种。求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是比起很多工作的人每年只有少的可怜的几个星期的假期来说我已经觉得很幸福很满足了。
那个地处小村落的家我每次回去都是没有网络,没什么娱乐活动,甚至一到用电高峰期的的时候,为给城市供电我们那个小村子还会停电,我只能点着蜡烛在昏黄的灯光里跟爸妈聊天。但是哪里的宁静和安详却使我的心前所为有的平静和幸福。
初中的时候在乡里读书,那时候离家还是很近的,只有七八里地那么远。基本上是每周回家一次,一到周六周日就邀上同村的小伙伴骑上自行车一起回家。那时候由于经常骑车,所以车技相当的好,可以两手不扶车把一路骑出很远来。路上遇见同校面熟不认识的女孩还会故意的大声唱几句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搞的女孩子们面红耳赤的。
那时候初中的伙食很差:酸黄的馒头,碎成五厘米左右的面条,夹生的米饭,还没有化开盐粒的菜。并且瘦小的我还要每个月从家里带一袋子比我的体重重的多的粮食放在学校的面粉厂换成粮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我们冻得瑟瑟发抖的捧着一碗玉米粥在所谓的露天餐厅上吃饭。所以那时候周末回家是我最大的愿望,每次回去妈妈都会心疼地抚摸着我的脸说:哎,看这孩子又瘦了。每次都会给做几碗加有好几个荷包蛋的面条,撑的我几乎都无法走路。
上高中到了县城读书,离家二十多里地不能经常回家了,所以就变成了一个月回去一次。等到了县城再回家就要坐公交车了。那时候公交车到我们村是票价递增的交界点,票价要两块五,但是到我们前一站的邻村才两块。那时候我为了省5毛钱的车费每次都是坐到邻村然后在步行二里地回家。
那时候的放假基本上都不像乡村的中小学一样按农忙农闲放假了,而是只按照城市的寒暑假规律来放假。所以从上高中开始就很少在帮父母干农活了,看着父母两个人一到农忙就累的满面尘灰,心里总会有一种淡淡的心酸。但是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上高中的时候爸妈总是有意无意地问其他县城里的同学生活都是多少,然后尽可能的把我的生活费的标准提高到与那些城里的同学相近。我知道爸妈是怕我在城里受委屈,所以很多情况下我都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后来考上了大学去湖南读了书,离家千里回家一次就更难了。每每一到寒暑假买火车票往往是我们这些远途的学生最头痛的事情。由于我所上学的那个学校所在地是一个地级市,火车站也不是很大。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始发车,全部都是过路车。在春运期间买到坐票那简直是跟中彩票三等奖的几率差不多。所以每次回家我都要带在火车上站七八个小时,两腿酸痛就更觉得委屈了。一下火车我就飞奔一般地跑向长途气车站赶前往县城的长途车。而每每这个时候爸爸说妈妈总是彻夜难眠,把家里收拾了一遍有一遍。并且把一些我爱吃的水果成袋的往家里买。等一下长途车妈妈总会骑着一辆很破的三轮车在哪里等我,看的出来她已经等了很久了。因为她没有手机又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来所以只能提前在哪里等。这一幕我已经见到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再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仍然会忍不住的眼角一酸。
现在上了研究生了,到了繁华的京城来读书。但是大都市的喧闹让我更加怀念家里的宁静和安详。还好北京的始发车多,这次终于买到了坐票,但是母亲仍然不放心,早上打来电话嘱咐着嘱咐那的。其实我求学这么多年社会经验已经积累了一些,已经没有那么单纯幼稚了,但是妈妈还是把我当成小孩子一样来对待。虽然这样说,但是妈妈的嘱咐仍然会让我有一种童年中被妈妈宠着的感觉。很幸福的一种感觉……
回家,我要回家了,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回到我心灵深处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