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敏感题材为官做人阴谋家权术黑厚学王志文 |
分类: 传媒视角 |
《国家干部》给人留下的几许感悟
昏天黑地把40集的《国家干部》看完了。真没想到主演王志文竟然可以把一个县级市副市长的角色演绎得那么好,一直以来都把他最出色的人物定格在《黑冰》的郭小鹏身上,因为那种人物对于王志文来说根本没有什么难度。难的是如何演绎一名我们需要的,或者说是符合时下执政党标准的国家干部?王志文还是把握住了,虽然不少时候表演起来有点声嘶力竭,但似乎也是人物的需要。
不过,必须承认一点的是,王志文所扮演的副市长夏中民是作者和读者心目中一个理想化的人物,现实中应该是不可能存在的一个人物。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如果真的有夏中民这样的干部,早死了几回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现实生活中缺少的东西,我们才冀望通过艺术创作把这种缺失的东西呼唤回来,在那里寄托着人们最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和企盼。这是《国家干部》给我的一点感悟。
政治是肮脏的。这是我看完这部剧集的第二个感悟,这让我想起了已故香港怪才黄沾所言“不文集”里的经典名言:政治和女人的阴户都是肮脏的,但男人都喜欢玩这两样东西(大意)。我看着剧集里官场上的争争斗斗,为得一官而不择手段,你死我活,庆幸自己这一辈子都远离政治。老演员杜雨露扮演的反派人物刘石贝是前市委书记、退休后为经济开发区主任。他把一个长期处身在官场上的政治阴谋家拿捏得很有分寸,他的城府他的老谋深算他的权术他的伎俩他的人脉他的关系------非一般人能够可以匹敌,更别提像夏中民一类只顾埋头干活的人了,绝对不是对手。借用刚刚看过学者秦晖在《国民的崛起》文章里的几句话:“作为独夫,能够垄断组织资源、摧毁民间认同、利用人性弱点、玩弄厚黑权术、威胁利诱、借力打力、挑动互斗、分化瓦解潜在的反对者,就可以在连老婆孩子都不可信的情况夏维持统治,这才叫高明,才是法家的最高境界!”(秦教授原意是在抨击商鞅、韩非主张的法家制度。)但我觉得所说的一切都很像电视剧中的刘石贝。他竟然可以在幕后操纵着一个市党代会的选举票数,可以左右着一个组织的意志,真的好恐怖啊。
记仇,绝对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是我的第三个感悟。刘石贝是一个玩政治的高手,可他最后还是死于杨小贵(他的非婚儿子)的报复。当然,刘石贝即使没有死在病床上,也会收到党纪和国法的制裁,这一点不容怀疑。但是他所有的后果都跟杨小贵童年所承受不公的待遇有关,这一个前因是直接导致刘石贝一步步无法控制的滑落。从前八个样板戏里面有一句唱词叫着:仇恨入心要发芽!说得一点没错。所以,明白为什么有“做人要厚道”的教诲,这是用血泪甚至生命换来的教训。喜欢戏里面的陈书记,他有政治家的智慧和韬略,懂得什么时候让步什么时候坚守,懂得保护自己也保护着干部,其实无论为官还是做人,讲究的都是厚道,凡事做得过了头,做得绝了,是会有报应的。就像《大明王朝》所说:我不收你,老天也要收你。
看完片子在想,如果我在10年前看这部片子(当然10年前还没有这戏),会是怎样呢?应该要比现在聪明得多,要比现在成熟得多,要比现在坚强得多。唔,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总是这样的后知后觉,所以注定所有的付出或回报都是迟到的。
有关背景:投资超过1500万的《国家干部》根据著名作家张平的同名小说改编,小说围绕一起干部升迁风波展开故事,讲述了登江市常务副市长夏中民的每一次提拔都会在登江市引起轩然大波,当登江市书记市长位置再度空缺、即将进行新一轮干部人事调整时,一场新的纷争又开始了……《国家干部》直面干部选拔中出现的弊端,深刻描写了党的优秀干部以人民为最高利益,坚持与不正之风展开斗争的感人故事,原著作者张平对中国的干部体制、干部政治、干部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解释和思考。同时,该剧也因题材涉及敏感的干部升迁问题,剧中更对一些“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揭露,因此该剧被国家四部委严格审查半年后(2006年3月)才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