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图2】
邂逅和顺古镇,是我此次云南之行的最大惊喜。
之前对其知之甚少,然而到达和顺古镇恰逢烟雨纷飞,这里的牌坊祠堂、亭台楼阁、粉墙黛瓦、青砖石板、小桥流水、荷塘杨柳…让我感觉仿佛来到一处梦境中的江南水乡,惊喜又惊叹!
细走一圈,发现和顺古镇早已名声在外。和顺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方4公里处,古时名为阳温暾村,是古代川、滇,缅、印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和顺”这个名字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寄托了当地人民和谐如意、风调雨顺般的美好生活的向往。2003年,和顺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杂志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还曾获的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等荣誉。
如果说丽江像风世风日下的“风尘女”,那和顺就好比一位藏在深闺的“少女”,没有过度的开发,没有人潮的侵蚀,一切原汁原味,纯朴动人。尽管和顺古镇面积不大,但随处可见的幽幽古韵见证了这里繁盛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绝对是一块地灵人杰风水宝地。穿行在古镇临河的青石板路上,远处青山朦胧、烟雨飘飞;周围楼阁交错、小桥深幽;河岸杨柳依依、群鸭嬉戏;眼前翠碧荷塘、荷花玉立…宛如一幅幅如梦似幻、古色古香田园山水画。
追溯和顺历史,在南诏大理时期,汉族等其他民族逐渐迁移至此,加之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还有许多人从中原,包括安徽、南京的等地迁来,徽派风格的民居便由他们带来。和顺的开放包容,造就了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古镇的住宅自东向西,依山而建,房屋密集,雅致美观。许多宽敞的院落,如今已很少有人居住,因为屋主大都是异国他乡的华侨,房屋有种人去楼空的悲凉之感。青砖镶砌的小巷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越发平整光洁。由于腾冲多雨,很多地方的到会在雨后会泥泞不堪,而在和顺却没有。因为除了在小巷铺设青砖,在田埂上、关坡上,也铺有青石,雨天也不烂不滑。环村而过的河流,一座座洗衣亭跨河而建。亭多为两间平房大小,房顶四角微翘,水上立有井字石条,旁设木条凳。泉从石下流过,触手可及。村民在这里洗衣洗菜,晴天避热,阴天避雨,从田里做活回来,可在此冲洗纳凉。屹立在村中玲珑典雅的和顺图书馆,始建于1929年,为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现有图书六万多册,其中不少是国内珍贵读本。而建于1940年的益群中学,曾为这里培养出许多人才。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深切感受到这里是一个富庶而又非常注重教育的乡村,一个有文化而重美德的侨乡。

博客好友已经加满,如果您喜欢我的博客,
请点击关注我微博,与您分享更多旅程。

【图3】
村口的牌坊,粉墙黛瓦,典型的徽派建筑。

【图4】
处处古韵幽幽,古典秀美的和顺给我惊喜无限。

【图5】
小桥流水,极富江南水乡的韵味。恰逢雨天,游人不多,感觉非常古朴静谧。

【图6】
枯倒在水中的老树,成了鸭子的嬉戏阵地。

【图7】
四周异常安静,仿佛耳中只有雨水滴答的声音。

【图8】
烟雨,荷塘,亭阁,垂钓…一幅多么动人的古镇生活画面。

【图9】
零星的游客到访打破了古镇的静谧。

【图10】
景区的工作人员的着装相当应景。

【图11】
古今和顺,沧海沧田。

【图12】
牌坊下一大妈在雨中售卖水果。

【图13】
河道里的鸭子在雨中嬉戏。

【图14】
自由自在的鸭子。

【图15】
此刻,鸭子便是古镇最醒目的主人。

【图16】
青山绿水,杨柳依依。

【图17】
颇具江南水乡只韵味。

【图18】
亭台楼阁,依水而建。

【图19】
落花无情,山水有意。这里有座大马帮博物馆。

【图20】
独具特色的椅子,可供游客休息。

【图21】
和顺小巷,无数风情。

【图22】
古朴秀雅的老房子。

【图23】
雨水冲刷后的石板路,光洁亮丽。

【图24】
沿着小河和荷塘走,在河边屹立着不少这样古朴典雅的小亭子,这就是这里独具特色的洗衣亭,在和顺共有六座。

【图25】
荷塘里荷花亭亭玉立,雨后花色更艳。

【图26】
屋外风光无限好。

【图27】
屋内无限惬意悠然。

【图28】
一个美女在弹古筝。

【图29】
花开正艳。

【图30】
雨润夏花开不败。

【图31】
幽静的庭院,有种悲凉之美。

【图32】
精彩显现细微之处!
【图33】
不见主人归。

【图34】
如见的古屋大都被改为商铺。

【图35】
赌石,应该是腾冲的特色吧。

【图36】
幽幽古韵。

【图37】
雨中观和顺,和谐又顺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