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当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笼罩在严寒和雾霾之中时,来到阳光依旧灿烂,温暖如春的海南岛,呼吸一口久违的新鲜空气,顿时让人神清气爽。“椰城”海口旅游,除了享受蓝天白云、椰风海韵外,海口老街也非常值得一逛。老街见证了海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真实的市井生活,是你深入了解海口人文的好去处。在海口老城区众多老街中,博爱路是最古老、最热闹的一条,其位于海口市东北面,以国父孙中山倡导的“博爱”精神来命名。
博爱路历史悠久,最早在明朝洪武28年间,海口建城,城内由南至北的街道,统称城内大街。后至1924年,海口拆城扩道,自南向北与水巷口融会贯通,城内大街该名为博爱路。博爱路以连接东、西门的新民路为界限,新民路至长堤路定为博爱北,新民中路至海秀东路三角池便是博爱南,时至今日已有600多年历史。
博爱路占据海口闹市中心,从东湖公园东侧路口往里走,就能抵达博爱路。这条老城区长约1.3公里的老街,也是当时老海口最长的一条街道,街道两边的建筑大都以骑楼为主,独具南洋建筑风格。行走其中,在栋栋相连的残旧骑楼中,还可以看到许多以前遗留的商号、凭栏、木门窗等,虽都已老旧斑驳,但依稀可看到曾经的精致和繁华。触物追思,让我仿佛联想到海口这座在中国城市中不太起眼的省会城市的一些厚重文化和辉煌历史。喧闹而繁华的博爱路是老海口一直延续至今的商贸街,是海口近代商市繁茂的见证,尽管历尽了无数岁月风雨,但却依旧热闹。街道临铺中大都经营的是文具、灯具、布艺、日用品批发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这里春节的年货花市。

博客好友已经加满,如果您喜欢我的博客,
请点击关注我微博,与您分享更多旅程。
【图3】
在过往的旅途中,我感兴趣的东西很多。每到一地,行走当地老街,记录当地市井生活是我最常做的事之一。虽身为海南人,但以前却极少关注家乡这方面。这次便以博爱路为目的地,感受椰城市民年货市场的热闹景象,与大家分享。
【图4】
春节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各种各样的灯笼是营造节日气氛最好的饰物。而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好吃好穿,还能拿红包。摊档口几个淘气小朋友,正在享受他们的快乐时光。
【图5】
密密麻麻的春联把整个铺面渲染得通红,非常喜庆。
【图6】
供不应求的“挥春”爷俩。
【图7】
琳琅满目的春联饰品。
【图8】
写春联,贴春联,椰城人美好愿望都展现在红纸黑字中。

【图9】
日子越来越好,春节买花的人络绎不绝。奇了怪了,海南四季如春,鲜花盛放,疑问为什么不卖鲜花而卖这种塑料假花,真搞不懂。
【图10】
花花少年。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辛苦了一年,终于盼来春节佳期,可以好好休息。年货的准备,当然就必不可少。
【图19】
板车上载满一车诱人的香梨。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各种鱼干。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椰子水,清热解渴佳品。
【图31】
不宽的街道上人头挤挤,摩肩接踵。叫卖声、讨价声、喇叭声混合交织,场面热闹非凡。
【图32】
海口市政府花了大手笔把海口老城区的中山路两旁的骑楼修缮一新,统一布局,遵循史料还原了骑楼原来的样子,并改名中山路骑楼街。游历之时,恰逢修缮完毕开街,人流不多,商铺很淡,周围的配套环境整治还有待完善和治理。
【图33】
乍看有点广州上下九路的样子。
【图34】
极具南洋风格的骑楼,也是海南华侨文化的体现。每一栋楼都经过精心修缮,并恢复了其原来的楼牌商标,但与实际商铺名不达意,感觉有点不伦不类。
【图35】
修缮一新的骑楼,逐渐会称为海口旅游的新一景。
【图36】
街头的老大爷,在悠然地吸烟。
【图37】
其实漫步在这些老旧的街道上,老人们感触是最大的,在不经意的某个脚落都会勾起她们对某段旧时光的记忆。
【图38】
一位老爷子在认真拍摄,心里一定在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带来的巨大变迁吧。
【图39】
骑楼接上,有许多仿古雕塑,惟妙惟肖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就是骑楼街道上市井生活。
【图40】
请大家吃花生,尽管拿,呵呵。
【图41】
骑楼街开街,连续一个月的文艺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驻足观看。舞台下孩子们正在专注地望着台上的表演。
【图42】
后台的即将上场小美女,有些羞涩,一旁的妈妈一直在陪伴。
【图43】
台上热舞翩翩,台下聚精会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