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终,虹影说……(上海魔术师,不得不说的话)

(2006-10-16 23:35:35)

三,杂语之美

 

这是一本众声喧哗的小说,是各种语调、词汇、风格争夺发言权的场地。这自然不是《海上花》那样的“沪语”小说,虽然上海话免不了冲进大世界来打擂台。

中国的现代化,正像现代汉语,就是各种声音各种文化冲突竞争、对抗、杂揉的结果,哪怕胜者,最后也发现自己吸收了对手的语汇。

我说过了,我的实验,正是想把现代汉语拉碎来看。这个语言实验,也是中国现代性的分解。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型,正穿行在这种“杂语”中。

说这话,不是炫耀,并非自夸我做到了现代中国作家没做到的事,而是说,我试图做一件中国现代作家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做的事:杂语化小说。

再说一次,我不是说其他作家作品中没有复调杂语,我是说可能(可能!)我是现代中国第一个意图分明地写杂语小说的人。

把小说放在“大世界”,也是为了这个杂语目的。前年夏天,我到大世界门口,吃到了香喷喷现煎的臭豆腐,正高兴着,抬头一看,大世界关了门落了大锁。旁边的人看到我一脸惊奇,就说:“破产了,永远关门了。”

痛惜之余,我在这本书里重造一个大世界,这样的“游乐场”,就是杂语的狂欢之地,复调的竞争之所,现代性的实验地,中国文化的符号弹射器。我的人物,只有进大世界才能鲜活蹦跳起来,才能哭,才能爱。

究竟是杂而合一更美,还是分一而杂更美?我个人认为中国文化中合一的因素太多,现代汉语似乎已经有标准(这不完全是好事),不合标准谓之恶搞,谓之出怪。其实,这个合一的表面,掩盖了多源渐渐合一的流程,掩盖了曾经有过多元并存。我把这流程放到一本书中,目的是想让自己,让大家看到汉语的杂出之美。

 

 

       四,读者与我

 

在文化市场化的今日,我这么做,是否逆潮流而行,是否有意让读者讨嫌?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文化人似乎把读者看得过于片面了,要不就是无知群氓,要不就是手握钞票的上帝。

    错了,读者本身,就是杂语之根,他们肯定能明白,他们自己就是中国杂技与西洋魔术的儿女。读者可以通过不同文体,分头进入兰胡儿与加里的世界,最后携起手来。

此文我故意避不谈小说的内容主题等等。其实,正因为这本是文体实验小说,故事就不得不更精彩一些。精彩的故事,如艾略特所说,是“打狗的包子”。我想在故事后贩运的“私货”,公开说明于上,敬请垂注。

当然,这就要请批评家大教授编辑们多化几分钟读书,才作断语。反正,读者们是一如既往,会读了书才笑几声,骂几声,或者夸几声。对此,我从来深信不疑。

有些批评家一口咬定,我的小说是为翻译而写。对这些想当然的懒人,我已经放弃了说服他们的努力。

这本书会不会有人翻译?我无法预料一本书的命运。不过,我想说:翻译者,我同情你!(收获2006年长篇小说专号秋冬卷)(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