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蝉记
(2008-08-03 22:30:02)
标签:
杂谈 |
北方人捕蝉,据说用的是一种叫做“面筋”的东西,反正是粮食类,我觉得不大环保;我小时候用的要么是塑料袋,要么是蜘蛛网,都比较聪明。上海这些地方难得找得到蜘蛛网,就用塑料袋子吧。一直跟女儿吹捉知了多好玩,她也只是听个惘然。直到这个周末,无聊了,就决意付诸实施,找回童年。
没有竹竿,就用练武术的长枪梢头上绑一个塑料袋。用铁丝圈好。没有铁丝,就拆了一个衣架下来。再给女儿一个塑料袋,让她准备收拾战利品。出发啦!
一开始见到的是樟树,好像没有知了。寻声望去,几棵楝子树上好像有几只。只见都在梢头上,那我的长枪垫起脚尖也够不着。再往前走,邻居们见我们父女捕蝉队,好不好奇羡慕!
走到小区边上的花园,发现在一丛女贞树上有好多。女贞树长得都不高,比较好抓。可是一旦动手,发现不易。因为女贞的树枝都虬龙一样弯来弯去,我的杆子很难伸到位。连连几次,都只是扰得知了知知地飞走了。
池塘边的柳树上好像有很多,走近看,果然都在梢头上。柳枝梢头还是绿色的,估计汁水较多。可是柳树上也有好多其他的虫子,都有半个知了那么大,聚在一起,看得肉麻。终于,有一只比较笨的被我收入囊中了。高兴啊。女儿还不敢抓,就抓好到塑料袋子里给她。她还怕它渴了,说要找水给它喝。有一只成果,就坦然多了,这时看到不高的杜樱上面也有好多,可惜也都没有抓到。再回头时,经过刚才的柳树,忽然有一只知了停在较矮的灌木叶子边上,朝我猛冲过来,几乎撞倒我的身上。我晕了一下,转念想,是不是囊中的那只知了的家人或爱人啊?要过来搭救或者报仇啊?和女儿商量了一下,她也早有放生之意,我们就又把知了放回到柳树的树枝上了。
晚上,太太在卧室惊呼,有一只知了在我们窗台上大声地叫!莫不是感谢我们放了他的一条生路啊? 但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