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一遍之后的第一印象是不喜欢。过了两天再听,有了一些味道。有了一些琐碎的感想:第一点不同于以往专辑的是封面图案和专辑名称。从“家”到“恋曲2000”,名称和封面都是中性和艺术导向的,而这盘美丽岛就有了很具体的时事的指向性。
老罗的歌有时政的印痕是显然的,因此把他比做杜甫很象。从早年的“大兵歌”,“超级市民”到“皇后大道东”演绎到现在的“美丽岛”, “阿辉饲着一只狗”,很明显的一个成长曲线。能把时政观感和艺术追求结合起来是一件奢侈的事,但用之过度,可能两头都不着调。我个人而言,“恋曲2000”是一个上限。“东风”隐喻小平南巡后的大陆,把民族国家拟人化,意象交错,大陆歌迷能解其味,哼起来也很过瘾。“天雨”描述一种压抑,一种激愤,宣泄之情很有感染力;“五十块钱”用卡通式的讽刺钩勒两岸三地的时政脉动,很娱乐;但要取得共鸣不易,如今的中国人,有多少能象老罗一样能俯察两岸三地的?最让人能接受的是,所有在2000里的具体时政味道在最后的恋曲中得到了升华。艺术不就是讲究升华吗?而“美丽岛”就有点OFF-TRACK的味道,两首歌指名道姓地骂,还有一首骂人老家,加之封面的夸张设计,让人觉的个人的政治好恶在前面狂奔,艺术在后面苦苦跟随。
总体来看,美丽岛在格调的整合性上逊色于2000。但这也可能会成为它自身的亮点,因为它有了更让人惊讶的多样性。比如“阿辉”,听起来象借鉴了CHUCK BERRY的一些摇滚风格,而舞女的开头很有些PAUL SIMON “LOOKING FOR AMERICA”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停不住的爱人”这首歌的特别之处,再怎么说都不为过。首先什么是“停不住的爱人”?耐人寻味。一个啊~~字拉起来,非常特别,很沧桑,哭调很诚恳很到位。曲式用了循环调,反反复复,有余音绕梁的效果。可惜在美丽岛这首主打歌上,音乐可能略微输给了文学。把快节奏运用到这样一首古意盎然的歌中,是很大胆的尝试。词与调的咬合好象不甚理想。然而,这种楞角又往往是老罗的商标。比如,恋曲2000这首歌,开始的两个句段词曲辉映,美仑美焕,一转调,就露出老罗的商标,变得生涩起来。其实,老罗想写得卡拉OK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要不,谁是老罗呢?羞与黄忠为伍而已。
美丽岛是献给美丽岛民的,大陆人不免有些隔膜。虽然有“伴侣“,但听口音不象本地人,有些勉强。正好2000是给大陆作的,10年后,回归故乡。其他歌曲,印象不深,再听再报。
这盘专集似乎看不出老罗的创作是否力不从心;不过他的确借用了不少新花样,比如在曲风和唱腔上。
老罗是够时尚的。 也够政治的。不过听他的歌也真够累的。
http://lotayu.net/shownews.asp?newsid=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