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会能否推陈出新?

标签:
葡萄酒品酒会推广模式文化 |
分类: 工作道道场 |
随着葡萄酒的日益普及,品酒会已经算不上是一种新鲜事物了,在全国各地经常也会有很多各种形式的品酒会。随着这类活动的频繁举办,一个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讨论和关注:品酒会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带来销量的快速提升还是培育某品牌的市场知名度?或者进一步密切消费者与葡萄酒之间的关系?
深思:做市场、做品牌还是做文化?
如今相似的品酒活动大大小小比比皆是,不同的理念决定了对葡萄酒品酒会的不同操作模式。厂家所举行的品酒会往往被更多的赋予了拓展客户、销售产品的任务,名为“品酒会”,实际上是一种订货会的形式,在这种意义的品鉴会上,所亮相的产品一般集中于围绕单一品牌,或力推一款产品,或以某款单品为核心。作为这种手法过于单一的葡萄酒推广形式,已让人“审美”疲劳……目前市场上已经不缺来自“新旧世界”的酒品,虽然品牌品种丰富多彩,但同时也让代理商、采购商在万千之中不禁茫然,无所适从。然而,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以及消费文化认知的普及等仍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通过学习借鉴国外的葡萄酒文化知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于葡萄酒消费的基本需求。另一个问题是,由于酒庄直接面对各级代理商或者更盲从的投机者,市场上就容易出现产品与价格混乱(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价格战)。所以笔者建议,作为机构组织还是酒庄今后举办此类活动,该考虑如何选择和找到更有效、更实质的途径和方式来开展销售与推广。
举办一次品酒会它的最终目的何在?是为了招商找合作伙伴?还是期望带来销量的快速提升还是培育某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好似笔者曾遭遇多次“吸引”了几百人到场的品酒会,虽然人员众多很是热闹,但也给前来一心想品酒选酒的专业买家及葡萄酒潜力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几乎每个酒商对自己所带来的酒都津津乐道,以示酒之优良。但对于拿杯品酒的来宾们,相信真正懂酒的还是占少数。多数前来品酒的宾客们都是为了能换取该酒商们的酒讯,来衡量此酒商的酒是否有其销售价值。与其这样,倒不如更简单些。正如某葡萄酒业内人士说道,“找几个懂酒人进行盲品,在不知道标示的酒庄与年份的前提下来感觉,只需说出酒的口感好与否,值多少钱,能否适合推广就行了!”这便是去衡量一款酒是否有其销售价值的最简单方法。太多的“修饰”反而混淆了消费者心中对好这个概念的认知,其实好喝的、超值的,就是有价值的。
品酒会上,更多的应是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任何一场品酒会并非是爱好者之间单纯靠兴趣发起的组织。因此,活动的每个细节安排都体现了酒商的市场操作意识。
首先,亮相产品丰富是由酒商的经营理念所直接决定的,组织品酒会本身的目的必然会包括盈利,这与生产企业的卖酒理念不尽相同,品酒会的举办者还可以在卖酒之外承担更多的葡萄酒推广引导工作。对于品酒会来说,只要是新的、好的、有商机的产品,就都可以拿来作为品鉴对象。通过为葡萄酒爱好者或经销商多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产品,帮助其寻找最适合自己口感与销售的一款酒,这已是无限商机。
而对于活动邀请对象的范围,则更是需要组织者煞费一番苦心。又需要懂酒人士撑撑场面,又需要达到开一次巡展或是品酒会的最终“目的”。但品酒会也可以试图采用“差异分级”(所处渠道位置不同)的方式,让不同的参会人员能更好的接受各自需要的价值信息,以及使品酒会整体不杂乱,更有实质的效益。
体会:做好基础工作
如何通过前期的安排力争使一款酒的优点在品酒会上被目标人群充分发现并接受,其次是尽可能体贴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寻找其最适合的酒,同时也是为一款酒寻找其最适合的消费者,是每一位品酒会操纵者需要考虑的最基础以至最根本的问题。举办一次品酒会,其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用产品去带动引导消费者,而是要从中探寻一种互动,通过汇总统计其对于某款产品口感、定位等方面的评价,来考评该款产品是否适合在本区域市场进行深度发展,以此相应地调整酒商的产品经营策略。
业内人士分析,活动的安排没有必要过多地进行限制,形式上的重复或者主题的偏离都一定程度影响到了葡萄酒爱好者和前来选酒的经销商的热情。应提倡“以酒定会”的活动机制,加之根据展酒的风格与口味来细化邀请对象,使得参会者既能选购到自己中意的好酒,又能收获愉悦的心情,并且加深了对举办方好感度和参与热情。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成效,只要牢牢保持以经销商、消费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从细节上做起,很容易换得目标对象对于产品和举办方的双重好感,有了这一前提保障,做市场、做品牌和做文化将形成一个链条,发展举办方的规模、刺激销量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品酒会:坚持就是胜利
文/蔡颖姬
品酒是了解和认识葡萄酒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光看广告没有用,光看书也不行,只有尝过了,才会对她产生感觉,才引起购买的欲望。因此,各大酒商总是乐此不疲地举办大大小小的品酒会,这是一种最经典有效的促销手段。
不可否认的是,品酒会吸引很多葡萄酒的爱好者,有些慕名而来一亲芳泽,有些冲着新品到货来尝尝鲜。人气是足够的,但销售是否理想就另当别论了。作为商家,肯定要考虑投入和产出。在很多时候,品酒会都不能马上带来丰厚的利润和收入,他只是一种市场推广的方式,而且通常运用在新品和滞销品上。因此,如何才能举办达到有效推广目的的品酒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举办品酒会想要获得的效果是什么。然后要分析针对的客源市场,再制订出品尝的主题和酒单,然后实施场地、人员等细节的安排。
目前,市场上存在有两种类型的品酒会。一是无人主持介绍的品酒会,此类主要针对资深的葡萄酒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他们拥有较高的鉴赏水平,自己就能判别并了解。二是有人主持介绍的品酒会。此类品酒会涉及范围相对较广,既可面对专业人士,也可吸引入门者。特别受欢迎的是外国酒商的亲自讲解,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外似乎就是专业的标志。笔者认为,从商业的利益出发,后者效果肯定比前者好,因为受众层面比较广。但后者也有不足,由于牵涉与外国酒商的联系,成本自然相对较高。要是请一个国外或港澳的专家,也要花不少银子。所以显而易见,使用本地的主持人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葡萄酒行业的兴起,国内已经涌现出众多葡萄酒的专家和讲师。去年,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校国际葡萄酒讲师在中国大陆首次招募,应考者达几百人。加上企业内部进行培训和教育的人才也渐渐增多,高素质的国内葡萄酒讲师将“主宰”未来众多的品酒会。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大的方向正确,坚持就能获得胜利。品酒会的举办要产生一定的效益和影响,必须要定期举办。这是维系客户和形成系统效应的重要手段。
富隆酒业在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早,2006年,在广州的第一家旗舰酒窖开张试业三个月后,就开始举办月度的主题品酒会。此后每月设有不同主题,有专家讲解世界各国产区知识和产品的故事,偶尔会特邀国外的酒商做主讲嘉宾,带领大家一起品尝和分析。开始的时候,参加的人员不算很多,但坚持下来半年后,因口碑传颂,来往的客人日渐增多,吸引了很多葡萄酒的爱好者和入门者。到现在,已经成为较有影响的一个活动,为酒窖提供充足的后备客源,也成为维系和培育忠实客户的一个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举办品酒会确实是一个葡萄酒推广最有效的方式,但要持之以恒,不要只看片面得失,就不是很多酒商可以做得到。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前景是乐观的,道路是曲折的,坚持就是胜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