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说“令尊”之用

(2018-08-25 12:37:54)
标签:

令尊

语言文字应用

吴小如

红楼梦

文化

分类: 读书札记

http://s1/bmiddle/001mCOeizy7n6sexoys10&690


吴小如先生在几篇文章里,都谈到称谓语的使用问题,这给在这些问题上不甚清楚的读者以极大的帮助。吴先生学养丰厚,所举例证多为老辈师友往还用语,实是非常难得的第一手交际语言材料。但吴先生在《“家”“令”“舍”及其他》《令尊与先严》等文中“称呼对方的父亲为‘令尊’”“‘令尊’是对朋友的父亲的敬称”的说法,却稍显粗略,模糊。仆不揣浅陋,兹就“令尊”一词古今使用的范围和情形,略陈管见。

一、“令尊”可以作为对第三方父亲的敬称。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对“令尊”的释义分别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吴先生观点同此。这个解说的问题出在“对对方的父亲”上,“令尊”同样可以用来尊称第三方的父亲。如:

 1)《三刻拍案惊奇》第3回:

 杨典史道:“学生来时,曾见家姐夫,他为此女又思又恼,已致成病。老先生若如此救她,不惟出甥女于风尘,抑且救谢度城于垂死,感谢不尽。”(陆)仲含道:“这何足谢,但是目下要写书达她令尊,叫他来接去,未得其便,如今老先生与她是甥舅,不若带她回去,使她父子相逢。”

 2)《红楼梦》第2回,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到金陵甄府的甄宝玉,道: 

“……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 

3)《醒世姻缘传》第33回: 

从此以后,先生在外边费嘴,他(按,指狄希陈)令尊令堂在家里磨牙。若不会读书,也不会顽,这也还叫人可怜而不可怒,恰又亘古以来的奇怪顽皮之事都是他干将出来。 

4)《比目鱼》第3回,谭楚玉心想: 

“……只可恨脚色定了,改换不得。我今把这个意思也写在上面,求在他令尊面前,说个方便,把我改做正生,或者邀天之幸,依了他也不可知。” 

以上大约可以说明,明清小说,多有以“令尊”敬称第三方而不仅仅是对方父亲的。可能是受此影响,当代作家、学人也有称第三方父亲为“令尊”的,如: 

5)汪曾祺《张郎切莫笑郭郎》: 

丁悚即丁聪的父亲,人称“老丁”。丁聪所以被称为小丁” ,大概和他的令尊被称为老丁有关。 

6)董桥散文《风云》:

朱先生那回和王世襄来香港我们聊起过周肇祥,徐伯郊令尊徐森玉那一代的名士,绍兴人,号养庵,法政学校毕业,清末民初当过奉天总务局总办…… 

7)巫宁坤《我所认识的钱钟书先生》:

有一天,我去英国驻北京大使馆参加英国文化协会举办的一次晚会,巧遇钱先生的爱女钱瑗,她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当教授。我马上就向她探问(其)令尊的近况,她说确实越来越不好,闭门谢客,我当然感到关切。

语用上如此,有没有道理可说呢?有的。

“令尊、令堂、令郎……”之所以被看作敬辞,那是因为这些称谓语中的“令”,含有“善、美、好”之意,“令尊”等称谓,也就因此包含了对他人的赞美。既然是对他人的赞美、恭敬,当然既可以用于对方(第二人称)亲属,也可以用于第三方亲属。商务版《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包括上海辞书版《辞海》,对“令尊”“令堂”类表敬称谓语的解说,都是不全面的,理应修正。而《词源》对“令尊”“令堂”释义为“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对别人母亲的敬称”,这是合乎语言应用实际情况的。

一言蔽之,“令尊”正确的理解,应是“对他人父亲的敬称”,从实际应用来看,今多指“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令堂”“令郎”“令爱”“令妹”等,用法同此。

二、“令亲属”类词语前均可以加人称代词“他”等。

“令亲属”前,均可加“他”,非独“令尊”一词。上述各例,已经可以说明“令尊”一词前可加“他”;下面再举数例说明“令亲属”类其他词语前,亦可加“他”等第三人称作定语。

8)《红楼梦》第59回:

那婆子深妒袭人晴雯一干人,已知凡房中大些的丫鬟都比他们有些体统权势,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复又看见了藕官,又是他令姊的冤家,四处凑成一股怒气。

9)《红楼梦》第92回:

冯紫英又问:东府珍大爷可好么?我前儿见他,说起家常话儿来,提到他令郎续娶的媳妇,远不及头里那位秦氏奶奶了。如今后娶的到底是那一家的,我也没有问起。

10)《儒林外史》第54回:

陈和尚道:“当年莺豆湖大会,也并不是胡三公子做主人,是娄中堂家的三公子、四公子。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彼时大会莺豆湖,先父一位,杨执中先生、权勿用先生、牛布衣先生、蘧验夫先生、张铁臂、两位主人,还有杨先生的令郎,共是九位。这是我先父亲口说的,我倒不晓得?”

……丁言志道,“我不信。那里有这些大名士聚会,竟不做诗的。这等看起来,你尊翁也未必在莺豆湖会过。若会过的人,也是一位大名士了,恐怕你也未必是他的令郎!”

11)《西游记》59回:

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按,指妻子),安得不以嫂嫂称之!”

12)鲁迅《朝花夕拾·无常》:

陈念义是越中的名医,俞仲华曾将他写入《荡寇志》里,拟为神仙;可是一到他的令郎,似乎便不大高明了。

13)汪曾祺《八千岁》:

他(按,指八千岁)的令郎也跟他一样。这孩子才十六七岁,已经很老成。

14)吴组缃《山洪》27

又叫双全官和东老爹出面照料,吩咐他的令弟富黄瓜帮忙当差。

有某地高中语文试题,把“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作为用语不得体的典型错误,加以考查。对照上文用例,命题人显然考虑不周。“张老师的令郎”,犹言“张老师家千里驹”“张老师家芝兰玉树”“张老师家龙驹凤雏”,一种美称罢了,是于古有征,于理有据的。

三、令亲属”类词语前,也可以加第二人称“你”。

15)《红楼梦》第47回:

宝玉道:“好容易会着,晚上同散,岂不好?”湘莲道:“你那令姨表兄,还是那样;再坐着,未免有事,不如我回避了倒好。”

16)《儒林外史》第15回:

马二先生道:“你令岳是个活神仙,今年活了三百多岁,怎么忽然又死起来?”女婿道,“笑话!他老人家今年只得六十六岁,那里有甚么三百岁!想着他老人家,也就是个不守本分,惯弄玄虚,寻了钱又混用掉了,而今落得这一个收场……”

17)《西游记》第41回:

行者近前笑道:“……你如今又弄这个样子,我岂不认得你?趁早送出我师父,不要白了面皮,失了亲情,恐你令尊知道,怪我老孙以长欺幼,不象模样。

……行者道:哥哥,是你也不晓得。当年我与你令尊做弟兄时,你还不知在那里哩。

……行者道:你是不知,我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也。我当初未闹天宫时,遍游海角天涯,四大部洲,无方不到。那时节,专慕豪杰,你令尊叫做牛魔王,称为平天大圣,与我老孙结为七弟兄,让他做了大哥……

18)《西游记》59回:

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19)吴趼人《恨海》第九回: 

伯和道:“我吃烟并没有瘾,不过顽顽罢了。”鹤亭道:“只要如此便好了。你令尊令堂都没了,你可得信?”伯和大惊道:“这是几时的事?”鹤亭道:“可见你是昏天黑地的过日子,连父母信息都不去打听打听。” 

可以这样认为,“令亲属”类词语前,如果没有限制语,那就是指对方的父母等亲属。由于这个词语多用在对话、书信中,所以,在人称指代上,不会产生误解,可以不加“你”。但如果称“你令尊”等,也是可以的,这是说“你可尊敬的、尊贵美好的父亲”等之义,这是完全有理据,而无赘余之语病的。 

四、称对方父亲、母亲为“令尊、令堂”,一般是长对晚,上对下。 

这里要说明的是,关于使用“令尊、令堂”的双方关系,辞书并无详细界说,好像只要尊称对方父母,这两个词语就一定能用似的。而事实上,晚辈对长辈说话,涉及对方父母,是不可以使用这两个词语的。至少,古籍中罕见此用。“令尊、令堂”是适用于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我们可以从大量的用例中推测出这一点。以上,例(17)(19)即是如此。兹再举数例: 

20)《红楼梦》第7回: 

宝玉道:“放心放心!咱们回来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今日你就回家禀明令尊,我回去禀明了祖母,再无不速成之理。” 

这是秦钟欲和宝玉在贾家义学一同读书,央宝玉速速作成,宝玉回答秦钟的话。入学之后,宝玉因二人年纪相仿又是同窗,就与秦钟只论弟兄朋友,二人又有基友关系,所以我们印象中,二人似是兄弟关系;但实际上,秦钟乃贾蓉之妻秦可卿弟弟,辈分上,比宝玉矮了一辈,二人是叔侄关系。宝玉对秦钟说话,言及秦钟之父秦邦业,用“令尊”,这是长辈对晚辈用词。 

21)【清】不题撰人《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第4回: 

柳絮见刑部坐在偏厅,施礼下拜:“叔父大人在上,愚侄柳絮拜见。”刑部道:“贤侄请起,受尽风霜,免行大礼。请问贤侄路上,可曾得遇令尊书信否?” 

刑部郝云龙是柳絮父执,对柳絮,言及其父上大夫柳眉,使用“令尊”是长辈对晚辈。 

22)《天龙八部》第2回《玉璧月华明》: 

钟夫人和他目光相接,立即转开,苍白的脸上霎时涌上一片红云,又过一会,低声问道:“段公子,令尊这些年来身子安好,一切顺遂吧?” 

钟夫人甘宝宝乃段正淳情妇,是段誉长辈,对段誉问候段正淳,用“令尊”。 

23)《天龙八部》第45回《枯井底,污泥处》: 

鸠摩智哈哈一笑,说道:“慕容公子,我和令尊相交多年,互相钦佩。我僭妄一些,总算得上是你的长辈。你对我说这些话,不也过分吗?” 

这是与慕容复之父慕容博平辈论交的鸠摩智,对慕容复说话,谈到慕容博,使用“令尊”,是长辈对晚辈用语。 

大量的用例说明,“令尊”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那么,晚辈谈及长辈的父亲,怎么称呼?这里举个例子,给大家作个参考:

有一次我和小如先生闲聊,我说:“老先生(原文自注:指玉如公)常说,读书习字既要勤奋又要从容,我觉得您勤奋有余而不够从容。”(韩嘉祥《笔外功夫笔内藏》)

韩嘉祥,天津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曾从吴玉如先生学书,吴玉如先生逝世后,又从学吴小如先生,是吴门两代门生,年龄小吴小如25岁。他对老师吴小如先生,称老师的父亲吴玉如为“老先生”,不说“令尊”。


五、平辈朋友之间,能否使用,情况比较复杂。 

1、大体说来,如果使用,似乎多限于年长者对年幼者,而且双方关系似乎略见疏远。使用“令尊”,只是一种礼节上的客气。 

如下例李肃之于吕布: 

24)《三国演义》第三回: 

(吕)布见了此马,大喜,谢肃曰: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肃曰: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布置酒相待。酒甜,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 

吕布称董卓手下李肃为兄,李肃称吕布为贤弟,二人确定是兄弟关系。李肃年长,想离间吕布与其义父丁原的关系,二人对话,李肃以“令尊”称丁原,是可以的。 

2、如果彼此情义笃好,关系亲密,年长者直称“令尊、令堂”仍是不够礼貌的。这时多按辈分称呼叔伯、伯母、老大人、老太爷等。如: 

25)《天龙八部》第44回《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 

段誉问道:“大哥,二哥,你们见到我爹爹没有?”……虚竹道:“混乱中,群雄一哄而散,小兄没能去拜候老伯,甚是失礼。”……萧峰道:“此事不可不虑,我便去找寻老伯,打个接应。” 

虚竹、萧峰,与段誉是金兰之交,情逾生死,二位兄长称三弟段誉之父,皆曰“老伯”,这是一种感情上的亲近。倘称“令尊”,或仅称“令尊”,就疏远多了,且给对方以遥远、疏远之感。至第50回,萧峰惊闻段正淳去世,更以“伯父”称之,这都是因为与段誉的兄弟之情。有意思的是,萧峰对阿紫说话,提到段正淳,则说“你爹爹”,既不“老伯”,也不“令尊”,这表明萧峰对阿紫不但没有感情上的亲近,也没有起码的敬重,因为阿紫不配。 

26)《围城》第八章:

 辛楣嚼着烟斗柄道:“鸿渐,我跟你是好朋友……旁的不说,回家结婚,免不了许多亲戚朋友来吃喜酒,这笔开销就不小。孙家的景况,我知道的,你家老太爷手里也未必宽裕,可省为什么不省?” 

赵辛楣与方鸿渐后来是一对好友,赵辛楣居长,但他对方鸿渐说道方遯翁,并不用“令尊”,而用“你家老太爷”,这个称谓,家常亲切的味道,显然多于“令尊”。 

(27)吴小如《周叔弢和他的子婿》:

当时景珊先生延先父在班上授国文,由(周)一良先生授中西历史。所以一良先生曾对我说:“我跟你老太爷还同过一段事呢!”

周一良长吴小如先生9岁,二人谊在师友间,周一良称吴小如父亲为“你老太爷”,未称“令尊”。


3、平辈兄弟姐妹,彼此交好友善,年弱者对年长者称其父,一般亦可按辈分称呼,也可以在“令尊”后加“大人”等,以示亲近、敬重、郑重其事。如 

28)《红楼梦》第26回: 

冯紫英笑道:好呀!也不出门了,在家里高乐罢。宝玉薛蟠都笑道:一向少会,老世伯身上康健?紫英答道:家父倒也托庇康健。近来家母偶着了些风寒,不好了两天。……宝玉道:怪道前儿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呢。我要问,不知怎么就忘了。单你去了,还是老世伯也去了?紫英道:可不是家父去,我没法儿,去罢了。难道我闲疯了,咱们几个人吃酒听唱的不乐,寻那个苦恼去?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冯紫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在秦可卿病重之时,曾为贾珍介绍张太医,这说明冯紫英与贾珍关系不错,年龄或者相差不大,而贾珍长于薛蟠、宝玉多矣。冯紫英为人,洒脱,稳重,即便小于贾珍不少,也当长于薛蟠、宝玉。男人世界里,宝玉交往的外人,不过北静王,柳湘莲,蒋玉菡,冯紫英等寥寥几位(薛蟠勉强可算在内)。有如此关系,宝玉、薛蟠称冯紫英之父,皆称“老世伯”(按,指至少两代交好的老伯),不称“令尊”。 

29)李汝珍《镜花缘》61回:

(黎)红红道:“妹子记得六经无茶字,外国此物更少,故名目多有不知。令尊伯伯既有著作,姐姐自必深知,何不道其一二,使妹子得其大略呢?”……(卢)亭亭道:“此物既于人无益,为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许多,岂非明知故犯吗么?” 

《镜花缘》中众女,一经相会,关系契好,虽有齿序之分,但年龄不明朗,黎红红与卢亭亭称燕紫琼“姐姐”,(燕紫琼自称小妹,故这些女子年龄上不好分别)称燕紫琼之父,皆在“令尊”后加“伯伯”,而不是直称“令尊”。 

30)《天龙八部》41回: 

王语嫣忽听他说爹爹来了,惟觉好奇,说道:“令尊是从大理来的吗?你们父子俩有好久不见了,是不是?” 

王语嫣与段誉相处时间不算太短,二人也有过共患难、共同出生入死的经历,王语嫣甚至多次得段誉相助甚至相救,更兼小段誉两岁左右,所以,王语嫣似乎不该称段誉之父为“令尊”。其实,这处“令尊”之称,称得相当精彩。要知道,当此时也,王语嫣一颗芳心仍在慕容复身上,于段誉实在是无所措意,她甚至对段誉的热心,有所顾忌。王语嫣对段誉使用“令尊”,就是一种礼节上的客气,是在感谢中保持距离的一种称谓。 

《天龙八部》中,也有一例“令尊”使用,颇可商榷,文在44回: 

钟灵问段誉道:“令尊要你早回大理,他自己怎地又向东北方去?” 

钟灵此时固不知段誉是她哥哥,但小段誉三四岁的钟灵,对段誉很是钟情,她称段誉之父为“令尊”,估计段誉不是太能接受。王语嫣不能对段誉称段正淳“令尊伯父”,但钟灵是完全可以的,她与段誉的心理距离,与王语嫣,不可同日而语。 

也可以这么说,极亲近的朋友称对方父亲为“令尊”,会把关系疏远化;而一般关系的相识者,称“令尊”,则是一种礼节上的客气,是在一定的距离内保持社交上必要的尊重。 

冯梦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讲述了一个满少卿对恩人焦大郎之女焦文姬始乱终弃、后被焦文姬化鬼索命的故事。满少卿先与焦文姬有了私情,被焦大郎发觉,就入赘到焦家。新婚之夜,二人浓情蜜意—— 

满生道:“小生飘蓬浪迹,幸蒙令尊一见如故,解衣推食,恩已过厚;又得遇卿不弃,今日成此良缘,真恩上加恩。他日有负,诚非人类!” 

入赘焦家,成了一家人,满生对文姬,竟还以“令尊”而非“岳丈”称焦大郎,岂不可怪也与?莫非“令尊”之用,就预示了这桩婚姻既非善始、也非善终的结局?一词之用,满少卿是化近为远,或者说是作者在潜意识里,拉开了满少卿与焦文姬的距离。然也有因一词而化远为近的佳例,即《三国志·蒋斌传》里,记载有钟会给蒋斌的一封信,信曰: 

“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于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愿告其所在!” 

钟会钟士季攻蜀,至汉城,不是以武力威胁“会猎于东吴”,而是给守城主事者蒋斌写了此信,要去祭扫蒋斌之父蒋琬坟墓。钟会此时欲兵不血刃,又想笼络巴蜀名士,遂大打感情牌,“以情动人”,称蒋琬之父为“尊大君”,这比称“令尊”恭敬多矣。这堪称最典型的以称谓拉近关系的范例。钟会此举与此称谓,也得到了蒋斌的积极回应,以颜回“视予(孔子)犹父”之仁,来比钟会扫墓,后来蒋琬归附钟会,皆由此也。这封信,惜《三国演义》不载,更未作演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