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并没有真正步入高风险期
本身房地产业就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之一。
袁一泓的BLOG《中国房地产步入高风险期》中提到沪市综指从2100点飙升到2500点。我将这篇文章放到博客里来时,沪市综指居然摸到了2800多点(收于2700多点)。来说明中国中国房地产步入高风险期,令人费解。与其说是提醒大家的话语成分,不如说是矫柔造作乘心作秀成分更多一些,在给市场烘托紧张气氛。
首先,你看看他的论据:一个月时间股指上涨400点,4天时间,股指上涨200多点,在我的记忆中,这是近10年来中国证券市场极为罕见的现象。但是,股指仍在疯狂攀升,用人们的话说,“向上已没有天花板”。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都属于资产价格。很显然,目前我国资产价格正处于高涨阶段。正像许多证券分析师和房地产专家所论证的,两种资产价格的这种高涨,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巨大的风险也正在急剧累积。实在可笑,就因为近10年来中国证券市场极为罕见的现象,又都属于资产价格,于是房地产价格一上涨,就说明存在巨大风险。乍一听起来,好象没有问题,但是仔细一想,任何行业高速发展时哪个的风险不是与其共生呢,这样的论调等于“放DLT一个”——白说。而我认为,真正房地产的巨大风险是在快速发展期,当你看到的时候已经晚矣!而现在风险不是最大的时候,或者说早出现了风险的魔力,或者说不久的将来会爆发风险威力,因为其风险已经潜在或酝酿潜在,而且呈现继续蔓延潜行。
还有:股指和众多股票对预期的透支,是有天花板的,而绝不是无止境的。本条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袁兄在股市畅游可以,但对地产市场存在缺乏了解,好象没有那么游刃有余。房地产能反映市场情况,而股市又是整个市场的“晴雨表”,这种论断有时候往往也是错误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国际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不太一样。或者这么说:中国是局部,股市是全部的关系,又是在不同环境下运行的两个机制,再透支也会有限度的,因为这种消费是自愿消费,而且是量力而行的。不会向袁兄说的那样——“高风险状态”。住房需求对预期的透支也是有天花板的,但中国的住房市场是才刚刚开始不到20年,没有成熟,需求相对较大,加上国民的住房理念问题积累,综合考虑百姓不会拿自己的血汗钱造谣市场,而是消费趋于理性和谨慎了。
再如:如果股票市场不进行自我调整,非理性的疯涨仍将持续,不排除决策层采取行政手段调整,最极端的做法依然是人民日报社论。这些论调没有实质的意义,首先要相信我们的政府,而且我们的国情和其他国家不尽相同,国家政府官员不是一些“白痴”,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是一贯表现不错的,也是值得信赖的。“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历史告诉我们,关键时候国家的行政力量是必须的,也是可以起作用的,惟独在中国这种现象也是可以解决的。更何况国家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积极有效地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得深入探讨与落实,年底的种种迹象表明,政府是“动真格了”,政治问题都不是问题,更何况经济问题乎?!
最后袁兄提到:有迹像表明,2007年汇率调整步伐会加速。人民币升值过慢,是货币流动性过大、信贷快速扩张及资产价格膨胀的重要导因。我想说的是,袁兄只抓住了一点点皮毛,实际房地产是像袁兄说的那么容易的吗,肯定不是。汇率只是金融杠杆的一种措施,还有很多很多,其实,房地产的市场问题因素是多方面的,也肯定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国家只要系统地、综合治理、表里兼治、上下统治,没有不可能的事办不到的。
倘若2007年汇率和利率同时调整,房地产市场是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它必然同时作用于地产商和购房者(包括投资者)。那时,即是已积累多年的房地产风险释放的开始。房地产业快速地发展让许多人感到不安,是事实。但经济规律、市场情况、政府的干预、参与人的觉醒等等,不会让一个行业在众目睽睽下滑入深滩。
整个的过程或许惊险、或许曲折、或许弯路、或许碰撞...
...但高风险期或许已经早就来临了,或许正向我们走来,至于真正的高风险期的话,我看这话有点不是为时过早就是为时过晚了吧。
我想借用袁兄的一句话:“至于是什么样的风险,我下次再和袁兄尝试分析一二”。
祝愿袁兄:猪年大吉,放下包袱,畅游股市,财运亨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