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阅读书籍加拿大 |
分类: 卷毛的小豚 |
小豚现在在图书馆除了借自己喜欢的书,还给我挑书,这不,他递给我的这本矿石宝石天然宝藏的书,我还真借回家了。
加拿大是一个有着浓厚阅读氛围的国家,调查显示加拿大国民十分懂得享受书中的乐趣,平均每个月至少阅读一本书。如此一来你也许会好奇,这一年中花在读书上的钱应该不少吧?
可是如果我告诉你,在加村的这些年,我们基本没有在书店买过什么新书,连小朋友的书都很少买。如此热爱阅读却不需要花什么钱,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加拿大的图书资源的共享做得实在是太好了:
首先,小豚从kindergarten(相当于国内的学前班)开始到现在的三年级的四年中,上学并不花钱买教材。和国内完全不同,在加拿大,学校上课用的教材都是学校一年一年反复使用的纸质复印件,并没有国内书质的课本,而且很多课也并不用教材。小学生从不把“教材”带回家,家长一年到头也从来没有机会看到所谓的“教材”。
小豚二年级开学第一天,进到新教室认识新同学。加拿大小学每年都会换班换同学也换老师,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性。
虽然看起来加拿大的小朋友们上学都很轻松,教也教得浅,课后也没有什么作业。但整个教育体系中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和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却是尤其重视。他们认为,在青少年阶段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在成年以后会更加热爱读书。所以这边小学生的课后作业,不是一本一本的练字本、听写本、算术本,而是阅读。每所小学都有一个图书馆,每个班也有小小图书角,每周都有图书馆课,每天班上也都有各种阅读课、跨年级的帮读课,每周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回家看。小豚因为阅读能力很超前,学校会破格让他多借一点书回家。
教室里除了玩乐区最重要的就是图书角了,孩子们有自己的读书时间,老师也会给孩子们读书讲故事。
虽然学校每学期都有集体优惠购书的活动,但全凭自愿。因为可以在学校还有公共图书馆借阅,所以即便是我跟小豚说可以选一些书买回家,他却觉得没有必要,一次也没问我要过钱。
学校每学期的优惠购书单,比市场价要便宜,而且买起来也很方便,钱交到学校,书发到手中。也是鼓励青少年阅读的举措之一。
这是我们社区的图书馆,整整一栋大楼,书籍影音资料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前来借阅的人们也都安静有序。
图书馆把一半的空间都留给了青少年读物,书本摆放得更适合孩子取用,还布置了吸引各种年龄段小朋友坐下来现场阅读的场景。
除了借阅,像小豚这样的超级小书虫自然还有很多“蹭书”的机会:路过书店,他会挑本他喜欢的书,安安静静地把它看完;逛个旧货店、跳蚤市场、庭院市集,他也总能在二手书堆里扒拉出几本看得有滋有味。对于他来说,有没有好书是他关心的,至于书是哪儿来的不重要。
从不因为书旧了而嫌弃,小豚还经常提醒我多看旧书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地球。坐在旧书堆里的小豚,妈妈爱你。
说到小朋友喜欢读的书,真是五花八门。不过读书的偏好,也像他们的性格一样在慢慢地固定。从最初的什么书都喜欢看,到渐渐地只倾向于一两类的书籍,这个过程虽说可以引导,但我还是倾向于尊重小朋友自己的选择。小豚认字比较早,中英文的阅读都是从三岁基本就可以自己独立阅读了(可能很多人会问我们是怎么教孩子识字的?这方面我们其实没什么太多经验,因为小豚是属于自己对文字特别感兴趣的,两三岁看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问,自己慢慢就积累下来了),最初看绘本,也不挑,给他什么都爱看;然后从大概一年级开始就不再爱看绘本转投chapter
作为一个资深的太空迷,除了借阅各种太空书籍,自己上网看各种最新的视频,小豚也收集了不少相关的书,有中文的有英文的,有新书也有不少是二手书。这些是一年前他的收集,现在看来很多都已经“太初级“,搬家都捐掉了。
当然,很少买新书还有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国外的书都不便宜,普通一本书,价格基本是国内的5倍。一方面,对知识产权的极大尊重让人欣慰,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忍不住对比曾经习惯的国内书价的同时,改习惯为借阅和买二手书。除非是需要随时参阅的工具书,一般我们都不会去购买成人的新书。对于孩子的书籍,我们现在主要购买两种:一种是中文书籍,这类书籍在国外极少,所以我们每年会在国内下单购买一些,让朋友带过来。在这边长大,小豚自然是以英语为母语,想让他保持一定的中文水平,读中文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之一。虽然相比起来,他更喜欢读英文书,但只要“口味合适”他也乐意读中文书;另一种是孩子会反复阅读,非常喜欢值得收藏的英文书籍。对于特别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很多书都是读一次就完事儿的,这样的书没有必要购买,借阅是最好的方式。但偶尔有一些他实在太喜欢,反复阅读多次的书,尤其是科普类的,我觉得还是值得买的。
这是今年回国给豚买的一些中文书,除了十万个为什么实在太初级留给小妹妹了,其它都带了过来。豚最喜欢的是《身边的科学》系列,自己还根据里面介绍的知识用乐高创作过各种生产流水线。
这样的科普类知识类书籍是豚现在的最爱,左边是图书馆借的,右边的知识百科全书是买的,因为他曾经在图书馆反复借阅了这本百科全书三四次,百看不厌所以就买了一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