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润超过6500% 这些药真够狠

(2011-11-23 14:21:40)
标签:

陌客

医药代表

医药公司

医院医生

利益

6500

贪污腐败

杂谈

分类: 教育、情感、教养
利润超过6500% 这些药真够狠
利润49元的药,药厂只挣1元 医药代表、医生利益均沾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前日对高药价进行调查。专家指出,之所以形成这么高的利润,一个重要原因是药品招投标的中标价定得很离谱。此外,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医生利益均沾的模式是药品招投标过程中的“潜规则”。

  3毛钱注射液

  医院竟卖21块 

 

  出厂价为每支0.32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常用的药品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很多。记者随机选取20种常用药品,结果发现这些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多位医药行业从业人士反映,药品的超高利润在业内绝非个别现象。

  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些药品价格目录,涉及上百家药厂的上万种药品的出厂价和医院零售价。一些治疗肺炎、胃炎和止痛的常用药品,从出厂到医院零售的中间利润都超过了400%。最离谱的两种药利润分别超过3400%、6500%。后经记者调查核实,业内人士提供的上述价格基本属实。

  药价水分产生过程 

  正常情况下

  药价产生过程 

  1、厂家把成本算出后报到国家发改委物价司或各地物价部门,由其根据申报成本核算及市场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最高零售价”。

  2、此后,由各省的卫生厅主持招标,产生一个“省级中标价”。

  3、在“中标价”的基础上顺加15%,形成“医院零售价”,这15%的加成,就是留给医院的利润。 

  举例来说,如果物价部门给某款药品定了最高零售价是15元,某省进行招标后,中标价为10元,那么该省此药的医院零售价为11.5元。这1.5元就是医院的合法利润。 

  “潜规则”情况下

  药价产生过程 

  药品投标和定价的工作并不是由药厂来运作的,而是由专业的医药代理公司负责操作。

  医药公司会考虑药进入医院以后经历的每个环节、每个科室、每个医生需要得到多少利润,把这个价格加上去后形成招标价格。

  也就是说,在药品中间利润分配过程中,医药代理公司、医院、医生等各个环节的分配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只有抬高中标价,从而抬高中间利润,各个环节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利益均沾 形成行业“潜规则” 

 

  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竞价采购。一家药厂的负责人透露,药品投标和定价工作并不由药厂运作,而是由专业的医药代理公司负责。这家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中标价高达56元,医院零售价是64.4元。

  该负责人说:“(代理公司)去竞标以后,医药公司要挣多少个点,医院要扣多少个点,给大夫多少个点,这就像是一个行业规定似的。”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虽然这种药品的中间利润超过了800%,但药厂也就挣1块钱左右,从7元到56元之间的差价49元被分摊给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

  最高零售价 发改委定得太高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发改委也为每一种药品制定了最高零售价,要求医院零售价不得超过,被业内视为“天花板价”。

  然而,记者调查却发现,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

  业内专家称,制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是为了限制药价,防止药价虚高,但现实情况是,被称为“天花板价”的药品最高零售价与出厂价相比,定得更是高得离谱。

  专家强调,只要医药公司、医院、医生,包括药品招投标管理部门等各个环节利益均沾的“潜规则”不改变,药品中标价就很难回归到合理范围。解决药价虚高,除了要整治药品招投标中的种种乱象,还应当对药品加成政策进行调整。 

  据央视、《中国青年报》

        希望国家彻底铲除医药公司和医药代表这些社会的“毒瘤”,还老百姓一个好的就医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