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首先从教师的道德和素质开始!
打开2009年的台历----“论语智慧”,每日一张纸,一个论语语录,一个白话翻译,第一张----元旦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是“学后,去温习它,不也快乐吗?”。
前几天电视上登了一期粱思礼的访谈录,梁先生在航天科技上,作出过重大贡献,是一位学者,他认为他自己受到的和美国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而高考是应试教育。然而,他也认为高考是公平的,还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取代它。
说道教育和教改,这可是一个热门话题,改了三十年,成果一定很大吧。一次偶然和一位院士的博士共事,学高科技的博士,居然不知道水泵的扬程和出水压强的关系。然而,这个问题在中学物理中已经解决了,却偏偏是一位博士不明白这个问题。原以为这是个案,后来发现许多物理系的教授和博士们也在犯基本物理概念的错误,一位教授要我设计一个违反基本物理概念的系统,而且这个错误在多所高校中发生,更好笑的是,在一个著名大学的物理系,一位教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我告诉他这是违背某某定律的,他却告诉我,上午他刚讲完这个定律,你们说师长都这样,教的学生能不应试吗?!还有一次,一位教授和博士们,告诉我,他们做出了超理论极限的实验,原因是他们买了一台进口仪器,测出的数据是这样。真是荒唐!遇到这样的事,首先是要考虑是不是违背了测量条件,再就是要检查仪器。如真是“超理论极限”,物理学就被这几个教授和博士们推倒从写了!岂止是获诺贝尔奖!看来,三十年的教改,学生培养了不少,质量?
再回到“学后,去温习它,,,,,,”的翻译,在大学学了是为了考试,复习是没有搞懂,是一种无奈,也是为了考试,能够一次弄,绝不再次温习,然而经常是需要反复温习,还不一定考好。学习是一件苦差,哪有乐趣?
看看目前大学的教学质量,再看看论语的开篇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翻译,中国的教育真是不知如何改了!不论教学改革如何进行,反正学习和温习是一个苦差,就这哪有乐趣?难道几千年的经典和圣人也就如此?
“
学而”在于“时习”,这样才有“不亦说乎”,“时”是时间,经常;“习”温习解释,可是也有见习的意思,学习了时常温习,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习所学的知识,从温学和见习中检验知识的对错,从知识中获取人生的哲理和升华,学而致用,这当然是一种快乐!
看来不是“经”不好,是和尚在歪念经!
回过来我们再看看教改,教学和高考。
教改原因是高考制度,催生了应试,然而自主招生,却催生了腐败和不公平,相比之下,高考是一个更公平的不可取代制度!这样,掌控教改大权的人们就不因在这个问题上去做文章,除非你们有了更好更公平的方法。反过来,我们再看看在国家机关中间,各种各样的文凭,证书,催生了中国各种各样的培训,考试和上岗证书等,一个“教学市场和产业”!30年了,我们的教育改革天天在讲在实行,一起催生的相关的经济增长一天比一天大,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的质量一天比一天下降,学术造价一天比一天高明,科研成果一天比一天多。我们的教改是不是可以休也!
教学和高考。
说到教学就会联系到高考,应试,就要谈到制度,大纲,似乎教师的教学就没有关系了。
还是回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上来,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明白地告诉我们学习要“时习之”,学就是为了用吗,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间做到了吗?难道现有的教学制度使你们不能够做到?教学大纲仅仅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掌握的程度,不错你们头上有“高考”的压力,但是在讲授数理化时,教师的讲授不难做到“时习之”的,不论哪个大纲如何的不合理。例如在讲物理学中的摩擦是,你能够举很多的生活实例,可以诱导学生去“学而时习之”,有一个问题我问了很多学高技术(物理类)的博士们,为什么货运火车在启动时,要先往后倒车再启动,还没有人能够正确回答,几次参加学生答辩,我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课题的目的是什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居然回答不了,在他们讲述中,对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倒是讲的很好。
学习被抽象了,学生的动力只有高考了,也难怪上了大学后就不想学习了,难道我们的改革不应该从教师的素质谈起吗?大学教师在教育产业化,各种考试制度和培训的巨大利益,科研的实际利益和科研成果鉴定的简单化,驱动了大学教师们对教学的敷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改只是一部分人,通过改革获取利益的手段了。
教改,首先从教师的道德和素质开始!
部分网友的评论如下:
教师的道德早已经被金钱腐蚀了,现在,中小学的教师除了拿着工资奖金外,还有许多灰色收入,让人最深恶痛疾的是课外的补课费,以前我总质疑我的小侄子为啥从小学就要开始补课,每个月几百块的补课费有什么用,后来弟弟和弟妹无奈的告诉我,孩子学校的老师上课都不会把真正的知识点给讲出来,只有孩子家长交了补课费后,老师才会真正的指点孩子的学习,并且,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每个老师除了收补课费外,还有学生家长以各种名目送出的礼物,遇到年节,还要有红包,并且,班上遇到运动会,开家长会,办晚会的时候用的很多物品,都要由家长来买单,可怜的孩子们,由这些老师教育着,后果真让人不寒而栗,我现在极其发愁女儿上学后该怎么办呢,不过我是下定决心,决不去给孩子额外补课,不差钱,咱就是要挑战一下掌握着孩子命运的老师们。
春节全家团圆,今年我儿子中考,目标是市里有名的省重点高中,外甥已经上大学了,也是这所高中毕业的。高中时,平时考试成绩一直是班上前茅,高考前,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清华北大是考不上的,努力一下复旦、交大是有希望的,可是结果是自费的三本。表哥告诉表弟这所高中的老师很不负责任,还透露了一个秘密。每到考试前,老师就通知他们几个同学去老师家复习,这时家长就要送礼,其实老师变相把考题告诉了他们,这些家长是不知道的,自然高考的结果也就是这样了。子曰:“入则孝,出则第。”,学生入了师门就要尽孝,出了师门就是老师的弟子,这是传统,也是今天教育产业享受的“传统红利”,然而被金钱异化了的师生关系,学生能认你这个老师吗?
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只谈教育改革只能是空谈。确实有lz所说的教师在课堂上故意知识讲不全,专等补课去讲。在我们这个地方就很少。教师素质在降低说的对,考上大学的人报师范学校有多少是立志把教育当事业干的教师也是人,还不是其他类的学校分数不够才报啊!为什么,教师也不能生活在真空中,看看职能部门,都在收什么费,怎么收的费?补课收费普遍存在,难到补课不应该收费?
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