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用敏感官员任命试探舆论
(2008-11-27 15:21:23)
标签:
敏感腐败官员任命试探舆论奇耻大辱杂谈 |
分类: 娱乐、杂谈 |
这两天有两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公愤。一则是《京华时报》报道的,谢亚龙将继续担任足协专职副主席职务。还有一则是,曾因派警察进京拘传记者而丢官的辽宁西丰原县委书记张志国近日履新了。
谢亚龙不辞职,已经让人无法容忍,如果体总再留任谢亚龙,那简直就是强奸民意。所以,这一爆炸性新闻一出,网上笑骂一片,简直是怒不可遏。幸好,有关方面迅速出面辟谣。同样,网民们在获悉张志国履新一事后,纷纷惊呼,有人干脆猜测说“张志国后台很硬”,乱议纷纷。同样令人欣慰的是,铁岭市委已通过政府网站发出正式公告予以否认。
这两起让人难以接受的“新闻事实”,纷纷宣告落空,我们与其说是对“假新闻”愤怒,还不如说为这样的“新闻”是假的而庆幸。这样罔顾民意的人事任命,如果成为事实,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过,欣慰之余,我也不禁狐疑:怎么会有这么多不靠谱的“假新闻”?这样的“假新闻”,怎么就像真的一样?
这背后大有玄机。敏感人物的人事任命本来就不是小事,媒体如果没有可靠的信息源,是不敢随便“通报”的。因此,说这两条新闻是“假新闻”,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更大的可能是,这同样是有关部门现在乐此不疲的“舆论试探”。
“舆论试探”的做法大约是,想做出一项决定,却又没有把握,就直接或间接地向媒体透风,让媒体报道。如果舆论反应正常,那就顺势而为,一旦发现舆论反应激烈,那就断然否定,让媒体背黑锅,说是假新闻。
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是其最大的社会价值。如果媒体被“舆论试探”反复利用,那么,其形象必将蒙污,其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到时政府通过媒体发布的一些消息也没人相信,那就弄巧成拙了。
(原载《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