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传奇:全面解读这位华尔街传奇股王——
(四)投资人 ? 商人乎 ?
虽然是证券投资界将巴菲特率先带入了国内 , 但对于巴菲特究竟是以什么为职业、应该用什么称谓来定义他 ,
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基金经理、投资家、战略投资者到银行家、商人 , 名头多多。
“巴菲特应该算一个战略持有者。这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公司 ( 如想收购深发展的新桥投资 ) .投资公司不会一下子持有一家公司十几年,
通常经过重组包装后就卖出去 , 而巴菲特会持有时间很长。但他持有的目的还是源源不断得到回报 , 不会亲自经营操作 ,
这又不同于实业家。”渤海证券投行部副总李文认为。
而深圳新兰德咨询专家左旭云认为 ,
巴菲特的内在气质是个商人。他把巴菲特的投资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创立合伙投资公司的巴菲特是实践格雷厄姆投资法的一般投资人 , 并在
1956 年至 1969 年期间获得了投资业绩平均每年 29.5% 的复利增长 , 平均年度报酬率超过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报酬率 22%
的好成绩。
而 1965 年他取得了以纺织为主业的伯克夏公司的控制权之后, 尤其是在
1969年结束了合伙投资事业之后 , 巴菲特的投资与收购发生了转型。与一般的做企业不同 , 他不是具体负责企业的经营运作 ,
而是做大手笔的资产配置——将麾下所有控股的公司利润收缴上来 , 根据对于各家企业盈利前景和成长性的判断 ,
重新将资本分配到有效率的地方 , 使公司的总体资产达到更好的增值。
左旭云跟踪了多年来伯克夏的年报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他以伯克夏持有的喜斯糖果公司为例来说明:
当初巴菲特以2000多万美元买下了账面资产不足于2000万美元的喜斯 , 目前喜斯留存的账面资产为3000多万 ,
而巴菲特从这里拿走了约 4 个亿的现金。
现金主要是依靠股息和分红形式流出的。" 现金奶牛 " 型企业是巴菲特的重要指标 ,
而对于网络这样“有远景有转机”但还需要加倍投入资金的企业 , 无法赢得他的青睐。 " 巴菲特从喜斯拿走的这些现金 ,
投入到其他利润增长和回报都胜于喜斯的公司去。他不会你提出需要买设备就给钱 ,
他会看给你买设备之后的回报——这就是他运用大财技的经营方式 , 从而使其旗下公司盈利赢得平均超过 20% 的年增长幅度。 "
左旭云认为。
巴菲特本人也持上面的观点。他曾表示 , 自己比较像生意人或商人 , 而非投资人。对于自己的工作 , 他曾经用 " 聪明的资产配置 "
来形容。显然 , 他在很大程度上把伯克夏的业绩也归结为配置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股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