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白道峪到牛盆峪穿越中途垛口北返(另寻龙脉)

(2017-05-22 16:03:28)
标签:

白道峪

牛盆峪

长城

密云

风水

分类: 旅行天地(远方)

2017521日,我和儿子两人(40+8),以观光和看风水的名义,来到密云的白道峪,想穿越到牛盆峪村下山。这是我俩一次孤独地、疯狂地、很自虐地穿越。我作为一个有九年驴友户外经历的人,加上我儿子也有几年登山经历,自认为这次的难度、疲劳度相当大,主要原因是水带少了,每人只1升水密桃饮料,下山途中有序地喝完了。由于缺少水,途中极少休息,我们两人除了吃点东西,一直在走;还有我之前睡眠不好,出现头晕、腿酸胀,儿子累得走不动,拒绝说话,多次坐地上,下山还埋怨我差点害死他。这次穿越并不完整和成功,从白道峪出发,上山只走了一半(快到四台高尖楼),找不到路而自返,再加上林密困难,水不够,体力不支,返回是一个好选择,最终从三眼楼(绝壁楼)西垛口北下,快速成功下山,找到甘泉,返回白道峪,总耗时7小时,爬行约8公里。从北方十三少的博客看,他们一群经验成熟的大人,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半,总共8个半小时,他们也认为是一次难度大的穿行。总结:一定要有一个走过的成熟领队,一定要带2升以上的水,最好3月和10月去,林不茂,我们5月去是林木茂盛,到时是刺棘,要穿厚衣服;还有下雨和冰雪时别去,太滑有危险。还有,户外一定不能大意,别看山不高,路不长,上山一定要谨小慎危,离开悬崖,提防落石。 

http://s11/mw690/001mCuMNzy7bgZqsE4O6a&690
(此处有风水)

http://s15/mw690/001mCuMNzy7bgYJYTEi8e&690

(转开都河图,上山路线,我们车停下面黄框,从中间粉线上山)
http://s12/mw690/001mCuMNzy7bgYJGRx95b&690
(转厚德载物图,我们走到中间回圆圈返回,从北边粉线下到沟底)

白道峪之前没去过,也是第一次,附近的小水峪去过,这一带整体不陌生。出发前几天找了一下网上的穿越攻略,也通过谷歌地球演习过几遍,路线大概熟了。白道峪在密云水库西边五六个公里,相当好找。我从燕郊自驾70公里,到水库大坝底下西行1公里,有个村子,直接穿过,一直往前开,来到黑山寺景区,看头山头一个北京奥运会的“京”标,左行1公里多,就来到白道峪,西头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免费,主要为了晚上从牛盆峪下山,停这离得近些。这里可看到北面的山上几座长城的楼台,就是今天要经过的地方。村里有白道峪村内长城遗址,并有国务院颁布的标志,没进去看,留图为证。也可以直接开到村最东北头,有棵大核桃树下,这里总是会停几辆车,有人专门来此背山泉水,很近,大约沿沟里走20多分钟。核桃树往前十来米左边一个缺口(走过了前面有个红顶房,再返回),进去就是上山路。一路往上走,走约20分钟,往回看,就会看到一个非常好的风水地形,左侧是蜿蜒的大山(云龙涧),右侧是一只低俯的虎头山,脚下的小山头,正对着一个元宝山,只是方位是正对东南向(风水不详说)。我们10时上山,将近12时到第一个石台(实心烽燧,编号1处),在此补充点能量。向东看到密云水库大坝和部分水域,东侧还有一小段残存的城墙。此外石台有一个惊喜,旁边有一棵桑子树果实熟了,有部分紫和和黑的,个儿小,儿子一开始怕酸不吃,尝了一个非常甜,于是逛吃一顿。说明一下,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三处吃到桑葚,而且最奇特是桑椹叶子,果实一样,但每处的叶子都不一样。此处的叶子是狭长尖形,叶不开口,实小。 http://s9/mw690/001mCuMNzy7bgYIUg64b8&690

(转厚德载物,村内城堡)
上山路(山壁,左上是第一台)
第一台(508米,转开都河)
http://s7/mw690/001mCuMNzy7bgZHs7JQe6&690
第一台东侧石墙(远处右是密云水库)
http://s10/mw690/001mCuMNzy7bgZIkSQ979&690

http://s14/mw690/001mCuMNzy7bgZJcDeZ8d&690
(第一台桑树下休息,此处有桑子,甜,叶尖)
 

继续往左侧(西)走,可以看到远处的三眼楼,要往下走一个垛口再上去。这就是此道穿越最考验人的地方,每次要上一个楼台,必先经历一个低矮的垛口,先下再上,起伏起伏,而且石墙台阶有的近一米高,经常要爬上去,很考验人的脚力。我们花了一个小时,于13时到达三眼绝壁楼(编号2处),先疯狂地玩上一阵,我和儿子通过钢钎爬上楼顶,他先上去,得瑟了一番。(注意,钢钎有些松动,务必确认好,往里插紧一些)此处观赏风景最佳,一些尽收眼底,内部还有一个登城小台阶,很好上去,还有积雪庐的一首打油诗。上楼容易,下楼有些困难,我们有绳子但没用。为了保护儿子,我们同时踩着钢钎下去。我走在下面,每下降一步,让儿子跟着下,他的脚有时就踩在我手上,为了稳定和安全,我并未感觉到疼,因为这是一份责任。我每下一步还得把他的脚放在钢钎上,以便踩稳。还好只有四五步,不算太高,我们总算下来了,在此充饥,吃了一些食物,算是午餐。 http://s11/mw690/001mCuMNzy7bh03f0j81a&690
http://s3/mw690/001mCuMNzy7bh03HKa6c2&690

第二楼,绝壁楼,好险(525米,转北方十三少图),底下是沟,通白道峪 村。
http://s6/mw690/001mCuMNzy7bh03zc0J35&690
(第2楼、第3台)
http://s15/mw690/001mCuMNzy7bh0hewgKee&690

http://s9/mw690/001mCuMNzy7bh0gG9eM28&690
(儿子上三眼楼)

继续往西走,还得下垛口再上升。儿子在前面,又发现垛口有两棵桑树,实长而大,多为红的,紫得应是熟得脱落了。我们又是大吃一顿,虽然实大但并不怎么甜,此处的叶子像枫叶,大,有四五个开口。必须注意,此处是一个救命的垛口(编号2.2处),往北可以直接下山到沟里,约一个小时就下去了,我们回程就是从这下的,省时省力,沟里往外走还有一处爽口的山泉。从这个垛口再往上,后面的路程就比较艰难了,比较高,到处是横向的绝壁穿越,要非常小心。半小时后,约14时我们到达第三个石台(实心的,编号3处),此处又有一棵大桑树,叶子跟我们平常看到的一样,实小,没怎么红,多是青的和半红,儿子爬上去,摘了几个约我尝,还是挺幸福的。此处我们没休息,继续往西赶,又得下垛口,看到大白道,垂直的悬崖像用剑劈开了,非常直,很险。 http://s14/mw690/001mCuMNzy7bh0q3qaN4d&690
(第三台,595米,我们就在此处往北下垛口)

http://s11/mw690/001mCuMNzy7bh0xLhPQ2a&690
(第三台,西墙有桑树)
http://s8/mw690/001mCuMNzy7bh0xShfx27&690
(上三台前的石壁,此处好险,返回时几次找不到下去的路)
http://s9/mw690/001mCuMNzy7bh0ykBM478&690
(第三台,儿子给我摘桑子,实小,叶子正常)
http://s4/mw690/001mCuMNzy7bh0xD2LN33&690
(第三台往西的大白道,我们上到左侧最高处)

从大白道左山梁,我们上到最高处(14时半,约3.7处),马上就要到第四楼(高尖楼,编号4处)了,明明发现有一根黄丝带,却没有路了,往前走是密林刺棘,怎么也穿不过去。可能在大白道的底下有一条路线,回来我们看攻略说要绕过去,上一线天石缝,还有一个“千层饼”,很遗憾我们没找到路,于是作出决定,果断返回。此时我们的水已经很少了,食物足够,已经爬了4个多小时,如果强行穿越下山(前提是找到路),至少还得3个小时,返回也得3个小时,明显选择后者,这是我们有把握的。从3.7处返回3处台头相对容易,从3处到2.2处的垛口偏难,因为到处是横壁,我们几次走到悬崖边,发现没路又得回走横穿石壁。儿子几次都哭了,坐在土上,流着眼泪,满头通红,脸上灰黑一片,真像抗战中穿灶台的小兵。儿子有点害怕,责怪我带到这样的野山上,而且怕困在山上。我只好鼓励他坚强、勇敢,多坚持,走起来,我们一定会下山的。去年夏天在北京最险的箭扣长城,我们也是手脚并用爬行了7个多小时,那时虽累但路线明确,相对好走,而且有同伴,不担心被困,儿子一点抱怨都没有。足见这次穿越对儿子是个大挑战,而且他的手脚多处被划伤,刺疼,膝盖也磕了好多下。我们一路只有两人,没碰到一个登山者,这次行动的确冒险,我心里虽有自责,但还是有信心。我也嗓子甘哑,腿累,一边抱儿子下高台阶,一边给他鼓劲,同时还要找便道,好把儿子快点带回山下。所幸,15时半到达2.2处,观察了一下,能下,16时半就下到沟底,往右走通到白道峪村。又有一个惊喜,就是会发现一处山泉,常有人在此接水背回家。我直接接山泉喝了400毫升,还不解渴,一路的确出汗太多,有些脱水了。儿子也喝了美美的山泉,话多起来了,一下又活蹦乱跳了,一路还看到很多山羊,很开心。从下山直到晚上睡觉前,我至少喝了2升水,而且身体很疲乏。5点半到白道峪停车场。

http://s9/mw690/001mCuMNzy7bh0QFzcc38&690

(上四楼的路,我们没找到,因为我们直上山脊,看来要从下方走)转开都河图

http://s6/mw690/001mCuMNzy7bh0Qs6Al05&690
(上四楼)十三少图
http://s9/mw690/001mCuMNzy7bh0QzlwI28&690
(上四楼,真险)十三少
http://s6/mw690/001mCuMNzy7bh0QOPw905&690
第四楼(高尖楼,776米)开都河

http://s4/mw690/001mCuMNzy7biam9bLJ93&690
各雪庐的打油诗(高尖楼),转北方十三少http://s12/mw690/001mCuMNzy7bh0RlrBxeb&690
(千层饼)开都河
http://s3/mw690/001mCuMNzy7bh0Ru4L092&690
(一线天,转十三少)
http://s6/mw690/001mCuMNzy7bh0Rdkxv15&690
(第四楼,高尖楼)

本来打算从牛盆峪下的,结果半道返回。为了今天的看风水龙脉目的,我还特意到牛盆峪的后山走了一趟,查看了一下地形,比之前在地图上看到的还要好,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至于具体的方位和龙穴,我在此不详说,感举的可查看我的公共号“风水堪舆学习”,有细说。6点多一会回家,一路顺畅,儿子在车上美美地睡了一觉,我也给这次行动打个9分。

补充其他几楼台(5-10,转开都河图)

http://s8/mw690/001mCuMNzy7bh1cCXzNc7&690
第五台
http://s3/mw690/001mCuMNzy7bh1cKh0K62&690
第六楼(独眼楼)http://s2/mw690/001mCuMNzy7bh1cWM0x71&690
第七楼
http://s8/mw690/001mCuMNzy7bh1d3WbJ17&690
第八台
http://s8/mw690/001mCuMNzy7bh1daAon97&690
第九台http://s5/mw690/001mCuMNzy7bh1cxEUc94&690第十台(伪台,下面是云蒙三峪入口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