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孙初(二)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平日的杂谈 |
孙初的画
1983年,孙初高中肄业正好赶上当地的茂腔剧团招收演员,为了混碗公家的饭吃,他也报了名,结果长相、身材、嗓子都过关了,唯一不合格的就是医院检查出他“营养不良”。剧团团长说:“营养不良的话可能将来翻跟头都翻不过去。”团长的一句话,孙初被刷了下来,演员梦破灭之后,孙初流着眼泪回了家。几天后,大哥特意把当地师范学校的美术老师宋利华请到家里吃饭,并让孙初拜师学画。一年后,孙初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系录取,第二年孙初放弃不大喜欢的“针线活”,转入环艺系。刚进环艺系,不少大四的同学都临摹他的效果图,同学羡慕他,老师也欣赏他,在校期间还发表了不少作品。
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孙初虽然没有拿到文凭,济南一家报社仍然看中了他的绘画实力,希望他去报社当美编,最终他还是放弃了那家报社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老家和朋友一起创办广告公司。他在老家一边忙生意、一边忙创作,不久便获得第九届全国广告设计比赛铜牌奖,他们的广告公司很快就成为当地行业的龙头老大,济南、青岛、大连等不少城市的设计费也流入了他们的账号。
活儿越来越多,孙初却感到自己的脑子越来越不够用。1997年秋季,他放弃自己亲手创建的第一品牌,抛家舍业来到北京,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的研究生班学习平面设计,他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两年很快就过去了。当他提着行李走出中央工艺美院的大门时,一个漂亮的女同学正在那里等候。在她的请求下,他跟她一起去了石家庄准备创业,由于价值观不同,半年后两人分道扬镳,他再次回到北京,并考入北京画院水墨画研修班。一年后,成了“北漂一族”,在此期间上中介当、被出租车司机骗、合租地下室、骑着自行车怕迟到……
读书对很多人来说首先想要得到的就是一张文凭,但孙初却从来没有这么认为。他在高中三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四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两年、北京画院一年,“非义务”求学整整十年,每次都是因为和专业不相干的学分没有得到文凭,所以他现在唯一被国家承认的学历,就是15岁那年获得的一张初中毕业证。记得有一次我俩谈到文凭时,得知他只有初中毕业证,我还和他开玩笑说:“难怪你叫个孙初。”他也开玩笑说:“孙初嘛,只能有个初中毕业证。”好在前几年他已经获得不少成绩,每次应聘都会背着满满一包获奖证书给人家看,似乎比文凭更管用。
2000年的一个冬天,孙初凭着几本获奖证书走进了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并成为设计师,三个月后成为艺术指导,六个月后成为艺术总监,一年后被“猎头”挖到美国一家广告公司北京分部。三年当中,他独立为柯达、麦当劳、爱立信、联想等国内外许多著名品牌设计了大量老百姓所熟悉的广告作品。至今,柯达公司在中国的每一个销售点几乎都挂着孙初设计的招贴,麦当劳里也迎风飘扬着孙初设计的一串串彩旗,人民大会堂每年一度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表彰大会更是忘不了在高空悬挂孙初设计的那个象征中国青年积极进取的巨大的标志性会徽。
2003年,《中国青年》杂志对孙初特有的设计思想进行了一次人物专访,当杂志出版后,给他招来不少“粉丝”,并且有多家公司希望他去担任艺术总监,最终他选择了中国最具设计新潮的《VISION视觉》杂志,并且成为主力设计师。
2007年,《VISION视觉》的整体设计在一年一度的新加坡全球出版物设计大赛中获奖,作为设计总监,这个奖项和孙初有着紧密关联,因此社长派他去新加坡参加国际设计论坛,并领回了中国大陆首次获得的唯一奖项。
现在,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视觉类杂志设计总监,他总是一手忙设计、一手忙创作,他几乎每天都是白天去公司工作,晚上去画室创作,有时还要忙着和朋友一起去喝酒,一年四季每天都是很晚才能回到他那“寒丁斋”,有时喝了酒找不到家门,有时不喝酒也常常走错楼号,好几次醉酒回家睡觉不关门,都是夜间巡逻的保安给他关门。“寒丁斋”是他家门厅里挂的一块木质牌匾,他曾对我解释说:“寒丁斋就是小人物的住处,这三个字是我一个好友10年前写给我的,每次搬家我都带着,总觉得这块牌子会给我带来好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