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命闹革命(散文)
| 分类: 故土旧忆 |
换命闹革命(散文)
我的母亲(姆妈)如果健在的话,已是百岁老人,她和党同岁。
母亲的生命在75岁时嗄然而止,留给后辈的只有无限的追忆和不尽的哀思。
如今我也度过75岁,切身感受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活得多么不容易,对老母亲的思念更加有增无减,这大概是人之老矣,其心更慈,其言也善,整理心思,于是便有了后面的断断续续回忆片段。
我的外婆外公家在桃源县木塘坪(三汊港)乡(镇)。老家有句俗话:金丹洲银木塘,说的是丹洲乡盛产柑桔,故曰金,木圹乡广种棉花,故曰银。这是沅水下游两个相邻的沙洲大垸,土地都肥得流油。
我的外公姓吴,他开始当家过日子的时候,家里有几十亩好田好土、一个竹木葱葱的大院落,还有一处酿酒小作坊,是村里的富裕农户。令人着急的是外公系单传,人丁不旺如一座大山,压得老一辈人喘不过气来。
我的外婆姓黄,是个远近闻名的能干婆娘,她的勤俭持家恰好弥补了外公的公子哥儿甩手掌柜的不足。1921年腊月25日(农历),我的母亲出生,吴家大喜大庆,给她取名福仙。接下来的岁月里,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跟踵而来,外公外婆力扭乾坤,圆了吴家人丁兴旺的大梦。
话说1927年。
冬季,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团革命火种在木塘坪暗暗燃烧,共产党领导的春节暴动起义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这些党员中的一位叫李庆兰(澜),和我的外公是同村人。
起义事败,国民党县党部派人下乡捉拿李庆兰等共产党员。
几十年后,母亲給我详细的讲叙了那一天所知所闻。
捉拿李庆兰的兵丁在村口碰到李庆兰,问道:李庆兰住在哪里?李庆兰胡乱一指,转身就逃。眼见无法从大路口逃出,他就泅水游过一口池塘,躲入一户农家。农家正巧没有大人,只有一个几岁的娃娃。娃娃见一个浑身湿漉漉的陌生人来到自家,吓得哇哇大叫大哭。哭声引起了兵丁的注意,李庆兰终于落入魔掌。第二年元月他英勇就义于桃源县城。(我从网上查得李庆兰为当年共产党桃源县委委员。)
那一年,我的母亲才六岁,还是个刚刚懂事记事的小娃娃。
解放后,为了纪念革命烈士,李庆兰出生和下葬的村子、我母亲的老家改名庆兰村(也叫过一阵子庆兰大队)。
这个革命故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母亲给我讲了几十年,讲了无数遍,每每讲完,她都会眼泪巴沙的说,李庆兰,他们是换命闹革命呐!
换命,在母亲的口里就是舍身忘死为他人的意思。
(本文为《苦命的姆妈》一节)
前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80)
后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8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