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长河吉金(72)
(2024-01-22 08:02:47)| 分类: 长河吉金 |
2、市场压力到人头
邹矿长想,李书记真是个有心人,对电铜的国际市场行情如此上心,怪不得有人叫他“期货主席”,现在得改称“期货书记”了。
听了李书记的分析,邹矿长也在苦苦思考,电铜的国际行情,铜矿肯定左右不了,但是锦江铜矿还得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只能顺应市场,把握大势,内部用力,增强抗卸市场风险的能力。他坦然的对李书记说:“怎么预测电铜的价格周期和市场行情,顺势而为,我的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这大概是我学习采矿专业的不足之处。但是,内部如何适应市场,我想不能停留在现有的的经济责任制水平上,而是要全面导入外部市场压力,分层次考核。面向外部市场的单位,直接考核创利指标,面向内部市场的单位,考核内部利润,这两种情形之外的单位,考核成本费用,不留一点死角。我们要让领导、中层、一般管理人员、广大工人,都认识到利润在市场,创收在我手,都感觉有压力,把虚化的职工主人翁政治地位,实化为创利争效的主人翁经济责任。”
邹矿长对内部市场化作了具体描述。一是冶炼厂对选矿场的铜精矿,选矿场对采矿工区的原矿,按内部市场价挌购买结算,采矿工区考核成本费用。二是机修厂、汽车队转成实业公司,按市场化运作。三是所有单位定人定岗,减人不减费用,增人不增费用。四是科室工资奖金随全矿效益上下浮动
邹矿长的这些设想早就在脑海里成形,他多次和段书记交换意见,段书记总是说,稳一点,再稳一点,两人没有形成完全共识,方案被搁置下来。现在,人换景移,这些想法他才拿岀来与李书记商量。
李书记和段书记比较,年轻气盛,顾忌少了许多,思想更为解放,他对邹矿长说:“这些思路,我完全赞同。推行内部改革,行政在前面冲,党委一定起好兜底作用。”
舆论先行,三个月定方案,三个月搞试行,半年后,铜矿市场化内部改革全面推出。正式实施改革的第一年大见成效,铜矿不仅生产任务提前一个月完成,利税总额还创历史新高。
省报刘记者鼻子尖,得知这个市场化内部改革的企业典型,跑到铜矿,呆了三天。他写出一篇消息《内部改革市场化
经济责任无死角
锦江铜矿呈现“三多三少”新变化》,说什么“主动增加任务的多了,推卸责任的少了,讲成本核算的多了,吃大锅饭的少了,要求减人增效的多了,人浮于事的少了,”消息上了省报头版,周厅长看了,高兴地用红色铅笔把那篇消息圈了起来:“年度冶金工作会议,请他们来好好讲讲。”
刘记者采访的事例没有完全写进稿子,汽车驾驶员童大岗的变化很典型,见报的消息就没提一个字。
刘记者采访汽车队队长的时候,队长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从矿区到火马冲车站运送货物,童师傅过去上午拉一车了事,下午拉一车还讲点啰嗦。他上班耗着歇着,工余时间,浑身是劲,在山上开荒种地搭棚养猪。如今按吨公里计奖计酬,他上午一车中午一车下午一车,晚边还想加班再跑一车,地也不种了,猪也不养了,变化可大呢。
童司机四十来岁,在铜矿是个家喻户晓的厉害角色。建矿初期,从铜矿到长沙虽然不到一千里,大部分是沙石公路,除了在大山里弯弯绕绕上上下下外,还要乘船渡过沅水、资江、湘江,货车两天抵达是很正常的。
那一天,血气方刚的童司机和同行打赌,他保证一天跑到长沙,赌品很简单,一包好烟、毕恭毕敬叫三声师傅而己。没想到还真有人愿意和他一赌胜负,那人就是修理班的黄师傅。
早上六点,童师傅开车离开铜矿。晩上七点,他从铜矿驻长办事处打回电话:“怎么样,老子一天到长沙啦,老黄,我等着你恭恭敬敬喊三声师傅!”
他是如何做到的,请看下一节。
前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71)
后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7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