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思咨询 作者:霍春艳
正文如下:
事件概况:
为帮助古钻波(中山农商银行小榄支行信贷员)完成其银行的考核指标,身为其父古老的老乡钟女士和古老的学生陈先生看在与古老的交情,分别数次在古钻波所在的中山农商行小榄支行存入巨款。2013年7月24日,钟女士得知自己的钱被转走,遂即报警。同时,古钻波也向小榄警方自首,巨款被其赌博挥霍一空,并被带走。
2011年10月7日,陈先生在农商行小榄支行开了户。一次存400万进去,后来又一次存了500万,减掉转出来的钱,余下730万左右。古钻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间,在柜台外办理多笔业务,转走资金共计700余万元。
2012年12月28日,钟女士在中山农商银行小榄支行开了户,当月31日存进去两百万。“业绩”冲完后,钟女士一周后将款转回。2013年7月9日到11日左右,钟女士又分两三批存了250多万元。今年7月份,古钻波在持有钟女士存折并输入正确密码情况下,以同样的方式将钟女士卡里251万元转走。
受害者发现自己的钱被转走,遂于2013年7月24日下午报警。同时,古钻波也向小榄警方自首,并被带走。古钻波自称转走的900多万元存款被其用于网上赌博,全部挥霍一空。
银行回应:
8月2日(报警9天后):中山农商银行小榄支行一名行长助理称,古钻波是小榄支行的一个信贷员,属于小企业中心。该行积极配合警方查明案件,目前正在审理中,所以不方便讲太多。据了解,古钻波是以一个储户身份在柜台外办的,不是以员工的身份。
8月4日(报警11天后):中山市农商银行向媒体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并称这起事件属于“个人资金纠纷”,是员工个人行为。银行通告中还以“重要事项说明”列出:当事人陈先生及钟女士与古某波相熟,是朋友和老乡关系,都是梅州市兴宁人。为帮助古钻波,两人在小榄支行开设账户,其中当事人陈先生在小榄支行开立存折及关联银行卡。古某波办理转账业务时,持有陈先生的银行卡、钟女士的存折,并知道密码。陈先生在银行的账户开通了短信通业务,陈先生账户的每一笔资金变动,都有发短信通知其本人,但陈先生一直没提出异议。称两受害人将折卡和密码交给了涉事职员,才导致存款被转走。
目前,中山农商银行并没有通知陈先生资金转到哪里,陈先生认为中山农商银行应负相应责任。中山农商银行则回应记者表示此案警方正在调查中,不方便透露详情。
业内声音:
广州某银行从业人士表示,除非有严谨的委托协议,否则用收款人身份证就能将他人存款转出的做法不符合相关规定。该银行人员还称,现在各银行都会对内部员工个人账户异动有较为严格的监管,员工将客户存款转到自己账户的行为很难逃过审核人员的审核。
广东省银监局相关人士5日下午回应,银监部门已对此事进行了解,并督促银行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受害人爆料:
两位受害人均坚决否认向古钻波提供过密码。受害人钟女士表示她跟古钻波并不熟,古向其要存折时表示,他没有密码和身份证,动不了钟女士的钱,进而打消了钟女士的顾虑。受害人陈先生也再三表示,他从来没有把密码告诉过别人。如果说委托古钻波打理账号,如此巨额资金,应该有委托协议,银行方面理应出示。
而且,受害人钟女士其中一笔41万元的存款是涉事银行职员古某用自己的身份证登记办理后,转到其个人账户的。转账需要付款人的身份证原件办理,这家银行却变成了用收款人的身份证就可办理;钟女士质疑,如果别有用心的银行内部人员窃取了客户密码,是不是随便就可以将客户的存款转完?
网友回应:
网友“宽心路”表示:“银行这么容易取出用户存款,风控形同虚设,明显是监管存在漏洞。”
网友“娟-Lau”认为:“这个由银行负责应该毫无疑问,储户已经把自己的钱交给银行托管后,管理不妥,导致钱被掏空,太不安全的社会!”
网友“月映八方”倒是从另外一角度,发表了其观点,认为:“只要他还属于银行职员,在银行所在一切都代笔银行,银行是不可推卸责任的。”
更多的网友则向“多乐购办公用品”一样,有着这样的担忧与呼声:“银行存款绝对安全吗?绝对不是,到底是系统性漏洞,还是偶然性,期待真相!!”
传播分析:

8月3日,中国基金网率先爆出
“转走储户900多万中山农商银行职员赌博输个精光?”,随之,新浪、新华网、中财网、中国网、人民网、每日经济新闻网、南方周末等网络媒体也转播了相关的报道。4日,中山农商行对此事件发表了一份声明,金融界、凤凰网、搜狐、腾讯、网易、新民网、雅虎等网络媒体也进行了相关的报道。6日,羊城晚报“两储户900万存款不翼而飞追踪诸多悬疑待解”的文章已经发布,就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转载,论坛/BBS和微博也进行了相关的传播,当天有197条信息爆出,到达了本次舆情事件的高潮。随后,警方一直在调查此事件,还没有形成结论,媒体对本次事件的关注热情也有所下降,不过也均等待着最终的调查结果。
自8月3日至8月16日,与此事件相关,且为中山农商行舆情的信息共有681条。其中,网络新闻442条,社区/BBS
125条,微博114条。于网络新闻中,共126个网络媒体参与了相关的报道,共58个社区/BBS
和32个微博博主参与了此事件的相关讨论。
排除涉案人员的是是非非外,就有关于中山农商行的做法,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1、目前银行信贷员的考核制度是否合理,有无让员工投机取巧的漏洞或者考核标准是否过高?2、在人员管理制度上,尤其是针对信贷等风险极大的部门人员的管理制度是否全面到位?3、在案件没有查清前,涉事银行最好不要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仅因尽快撇清与本行的干系,就主观地对外公开发表一些令大众不能信服的官方声明;既然涉案人员古某已然自首,由其个人讲述事件的整个过程,并强调是个人所为,并非银行的流程或制度等相关条件为其作案创造了的机会等事宜。4、倘若是涉事银行本身的制度等的问题,造成了客户财产流失,银行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补偿损失,将客户的损失降到最小。
目前,对此事件警方还未彻查清楚,对于谁将对此担责,也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就目前来看,不论是普通的银行客户,还是业内的专业人士,均倾向于是银行的管理漏洞,给犯罪当事人有了可乘之机,才酿造了如今的事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