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2013-07-12 14:39:29)
标签:

贝叶思

财经

商业银行

声誉风险

分类: 金融

商业银行作为高风险、高信用的金融企业,在经营中面临各种风险,当前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管理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而商业银行一旦遭遇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导致银行品牌价值损失,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声誉危机管理,避免和控制声誉危机事件,把声誉风险纳人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并强化声誉管理意识

声誉的创建、良好形象的形成及影响力的提升,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誉管理意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并逐渐完善的,需要有意识地建立和强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不断宣传声誉管理对企业发展成败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声誉管理是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应该把声誉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性任务,进而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

(二)发挥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和职责

应该由董事会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并从授权及监督高级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设置专门管理部门或岗位、监控各部门执行情况和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规范。1.由商业银行董事会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路径,确保其采取必要措施,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及时应对声誉事件;2.授权专门部门或团队负责全行声誉风险管理,配备与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声誉风险管理资源;3.明确本行各部门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其执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4.确保本行制定相应培训计划,使全行员工接受相关领域知识培训,知悉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维护银行的良好声誉。

(三)建立规范性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应针对声誉风险管理建立如下规范性的机制和制度:1.建立声誉风险排查机制,定期分析声誉风险和声誉事件的发生因素和传导途径;2.声誉事件分类分级管理。对声誉事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明确管理权限、职责和报告路径;3.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声誉事件进行情景分析,制定预案,开展演练,提高对声誉风险的发现和声誉事件的应对能力;4.建立投诉处理监督评估机制,从维护客户关系、履行告知义务、解决客户问题、确保客户合法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实施监督和评估;5.建立信息发布和新闻工作归口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信息,主动接受舆论监督,为正常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6.建立舆情信息研判机制。实时关注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解决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相脱离的问题。7.建立声誉风险内部培训和激励机制、声誉风险信息管理制度和后评价机制,记录、存储与声誉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声誉事件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评估。

(四)明确处置重大声誉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已发重大声誉事件启动应急预案,还要对可能引发重大声誉事件的行为和事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对重大声誉风险处置的整个过程中团队建设、信息发布、舆情分析、报告路径和后评价等,也要达到相应的制度要求。1.在重大声誉事件或可能引发重大声誉事件的行为和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拟定应对措施。2.指定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专门团队,明确处置权限和职责。3.按照适时适度、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外发布相关信息。4.实时关注分析舆情,动态调整应对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