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然气重卡产业化发展有待时日

(2011-09-13 09:33:06)
标签:

重卡

新能源

汽车

分类: 汽车

天然气重卡产业化发展有待时日

继去年12月,陕汽集团、中石油、中海油、新疆广汇实业有限公司、潍柴动力、盐田港、新奥集团等单位共同成立中国新能源重卡战略联盟之后,2011年6月,由陕西重汽牵头,联合新疆广汇、中石油等七家单位共同发起《中国绿色经济新能源重卡联盟公约》,核心是链合优势资源,拓宽新能源重卡发展之路,再一次为天然气重卡的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

天然气重卡被认为是新能源重卡必然发展趋势,无可厚非。无论是其内在因素,还是其外界因素方面,天然气重卡都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就天燃气重卡自身而言,安全性高,可靠性好,抗冻性能优,适合长途运输,符合重卡市场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发展与利用天然气,经济环保,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符合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趋势。

然而,即便天然气重卡被企业界普遍看好,发展天然气重卡,实现产业化进程仍旧存在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

一、缺乏政策支持,天然气重卡发展欠“东风”

“十二五”期间,我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和地方政府将陆续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这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被高度重视,但就目前动态来看,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成为我国新能源的主要代名词,国家更多政策向此倾斜,相比,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备受冷漠。

随着能源与环境的问题被提上日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备受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在“十二五”到来之际,各地纷纷出台“十二五”规划,对本地未来五年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了目标和支持计划。纵观各地十二五新能源商用车发展规划,几乎每个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给与重视,但涉及天然气重卡 的发展政策少之又之,就目前所获资料,22个省市的十二五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均有所提及,但没有一个城市提及天然气重卡业的支持政策(具体见附表),这对于尚处在萌芽阶段的天然气重卡的产业化进程变的更加举步维艰。

二、重卡市场总体趋于低迷,同比增速-28.1%,天燃气重卡产业化进程受影响

2011年以来,除3月份重卡销量出现高点外,重卡市场一直较为低沉,甚至到7月出现销量最低点(如图1所示)。



天然气重卡产业化发展有待时日

毫无疑问,7月,这个被定义为重卡销售淡季之时,较2010年相比,2011年重卡市场更为低沉。对于配套设施不够成熟的天然气重卡的产业化进程无疑是又增加了一些阻碍。

三、燃料供应不稳定,12.3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缺口

一直以来,我国能源资源结构被定义“富煤、缺油、少气”的国情现状。据《BP世界能源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我国天然气需求逐年增加,我国天然气产量已不足以供应本国内需求。根据图示,2000年至2006年我国天然气供需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供应大于需求。自2006年后,我国天然气供应步伐落后于需求,以至于供应无法满足需求。即便可以依托进口天然气弥补供应缺口,但可用天然气的缺乏无可置疑,当然这期间天然气汽车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天然气汽车市场还未见雏形。能源缺口对于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天然气重卡的推广产生了制约。

 

天然气重卡产业化发展有待时日

四、配套设施不完善,加气站建设的数量直接影响天然气重卡的推广和使用

能否便利加到天然气,无疑是天然气重卡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全球NGV机构数据统计,截止至2010年12月,我国拥有天然气汽车已达45万辆,但仅有1350个天然气加气站。而据《中石油2010年企业责任报告》显示,只中石油一家全国范围内加油站数量已达17996座。仅从数量方面考量,每个加气站平均要承担333辆天然气汽车的加气工作。但根据考证,当前我国天然气加气站分布不均,大部分分布在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域(例:新疆)。加气工作的不便利性,必须会阻碍天燃气重卡产业化进程。

因此,贝叶思咨询认为,天然气重卡前景广阔,但天然气重卡发展产业化进程还有待时日。发展天然气重卡,当前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的长久之道是来自于质量可靠和服务保证,只有在产品质量可靠的前提下,产品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对于天然气重卡来说,产品技术的成熟,质量的保证是一切的前提。

其次,售后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天燃气重卡的销售,对于日渐成熟的天然气重卡生产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更应该加大投资,将服务做到尽善尽美,解决客户购买的后顾之忧。

再次,加快天然气汽车配套设施建设,陕汽集团为首的中国新能源重卡战略联盟的成立,为天然气汽车配套设施建设搭建了平台。对于企业,投资于天然气资源获取以及加气站的建设,不仅主力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是很好的投资之道。

最后,天然气重卡发展需要多方面支持,不仅需要各个商用车企业积极投产,更需要政策投资等扶持,如果国家能加大在天然气重卡领域的投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附表格部分省市“十二五”规划新能源商用车规划

省市

“十二五“有关新能源商用车的规定

北京市

规划产能46万辆。主要依托北汽和长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主要有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30万辆。北汽方面有15万辆,车型包括迷迪电动车,C70、C30等北京牌纯电动轿车。中大燕京新建1万辆新能源客车基地

上海市

规划产能30万辆,2012年先达到10万辆。着力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开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致力于成为我国技术领先、产业集聚、应用初具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基地。主要车型将在推出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轿车后,在2012年投产能节油50%的荣威550强混混合动力轿车及纯电动车

天津市

规划产能未知。一汽夏利至少投资3.5亿元推进电动乘用车量产,车型以自主研发2011款威姿V1平台为基础,并衍生出三厢车型。背靠仰融的天津正道与江淮汽车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项目总投资约300 亿元,依然悬念重重

重庆市

规划产能46万辆,2012年先期达到24万辆,主力厂家有长安、恒通、力帆等公司

山西省

规划产能10万辆,主要指吉利在山西晋中市投资甲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内蒙古

规划产能未标明,旨在扶持发展小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

浙江省

规划产能5万辆。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品,以及配套的动力、制动、转向、电子等关键零部件产品。重点项目有浙江瑞迪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动大巴,电动大巴动力系统生产项目

江苏省

规划产能4.5万辆。南京市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池等设计与制造技术,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配件产业基地

安徽省

规划产能50万辆。实施《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建设合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黑龙江

规划产能1万辆。推进建设齐齐哈尔龙华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专用发动机、电机、电池、控制系统、专用零部件、电动汽车充电站及配电系统等

吉林省

规划产能20万辆。一汽要重点突破60项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长春高新区投资150亿元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项目,成立三个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大中型新能源公共用汽车、小型纯电动汽车等两大类整车产品,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目标500亿元

福建省

规划产能5万辆,全省自主品牌新能源客车销售占总销售量5%以上。加快推进闽台电动汽车合作,发展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

江西省

南昌规划产能3万辆,其中出口纯电动微型轿车5000辆,2012年先期达到1万辆

山东省

规划产能30万辆,其中日照10万辆。威海要推电动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和配套能力建设取得突破

河南省

规划产能25万辆。实施《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郑州日产5万辆电动汽车、少林客车1万辆新能源系列汽车项目,宇通4000辆新能源客车项目,郑州海马新能源汽车项目,以及中航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湖北省

规划产能40万辆,武汉和襄阳各20万辆。东风汽车提出投资3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

湖南省

规划产能40万辆。比亚迪长沙电动汽车基地30万辆。近期,湖南南车黄海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形成新能源客车产能1万辆以上,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基地。长丰的混合动力SUV、纯电动车;娄底大丰1万辆的轻型电动汽车、中小巴、观光车、特种车生产线;长沙梅花汽车公司与深圳世纪新能源电池公司合作建设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生产纯电动的客车、轿车、物流车、高尔夫球车、警用车

广东省

规划产能70万辆,其中珠海银通公司50万辆。实施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建设深圳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池、广州新能源汽车、珠海锂离子电池及动力总成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配套项目。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175亿元

广西省

规划产能20万辆,由五菱汽车集团建设20万辆新能源汽车

海南省

规划产能未知。2015年,新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产业化

四川省

规划产能1万辆。积极发展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推进天然气汽车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山东沂星公司重组乐山天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万辆以上纯电动汽车制造基地和综合配套产业基地

陕西省

规划产能5万辆。研制开发电动汽车和码头牵引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陕重汽公司与榆林东方集团公司合资建设榆林陕汽新能源专用车项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