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联想集团以2亿美元回购联想移动引起股价大涨,其股价午间收于4.47港元,上涨4.68%,此举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肯定,券商纷纷调高了对联想集团的利润预期。外界的分析认为,联想集团回购联想移动的目的是抓住中国3G和移动手持市场的商机。
但是,中国的3G和移动手持市场并不是2009年“忽如一夜春风来”,业界对于中国3G牌照以及发展的讨论经历了长达十年之久,而联想,作为国内靠前的移动终端厂商一直与中国3G话题紧密相关。
联想手机在中国的手机市场其实一直表现尚佳,特别是其来自于个人消费终端的运营经验使其凭借手机的外观以及手写输入等功能占据了市场的有利地位。但是令业界颇感意外的是,2008年1月,联想集团却将手机业务的所有权益作价1亿美元出售给了由弘毅投资为首的私募资金。而联想集团给出的解释是,“出售手机业务有助于联想贯彻其长期策略发展重心,使集团及管理层可以专注发展其核心个人电脑业务,同时也使其手机业务得以独立运营,制订自己的战略方向。”
作为中国IT领军企业,贝叶思咨询相信,联想战略的制定通常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对于确认的战略业务,联想也必然会制定前瞻性的规划,而这个规划绝不仅涉及公司一个季度、一年的发展,而是要通过判断整个行业市场的走势,做出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规划。如果说,一年前,联想集团放弃手机业务确是出于其专注核心个人电脑业务的战略方向,那么,仅仅一年后,联想的战略业务就由个人电脑大步跨向移动终端似乎理由并不充分。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外界看得很明白。贝叶思咨询认为:2008年放弃手机业务的联想,必然承受了来自资本市场的巨大压力,虽然以联想的创新能力和对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了解,完全能够确信3G和移动互联市场的光明前景,但是,当时的联想除了业务之外,更关注股价,为了拿出一份亮丽的财报,联想出售了手机业务,这样做自然得到了短期的效益,但结果也是一目了然的,在中国3G和移动互联网波澜壮阔的2009年,联想只能选择以2亿美元的代价再回到这个市场。这其中的得失,联想甘苦自知。
联想对于手机业务这一买一卖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贝叶思咨询认为:公司上市是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解决融资问题,提升品牌价值;劣势是把公司暴露给公众,而来自于股东和资本市场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有时候,CEO们对于战略的判断只能跟着短期效益走了,就像联想,其实并不是判断不出中国3G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是在特定的时期因了无法改变的资本压力迷失了一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