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中国与三大铁矿石企业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一波三折。几年来,中钢协屡屡在竞争中落于下风。所有中国人不免要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大的需求,(占三大企业销量的50%以上)不能左右谈判的形势,却反而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呢?中国人是最善于谈判的民族,我们老祖宗早就发明了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智慧,我们认为失败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1、内部机制的原因,导致庞大的铁矿石需求无法有效集和,降低了谈判的筹码。中国庞大的铁矿石需求并没有统一到中钢协旗下,中刚协只是代表了一部分大钢厂的采购需求,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对手很容易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先与那些小钢厂达成一致,然后推高现货价格,逼中钢协就范,而且这种方法屡试不爽。我们的小钢厂也不是不爱国,只不过长期以来,国内的钢铁贸易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小钢厂屡屡被大钢厂压榨,他们从自身利益角度做出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从根本上讲,还需要理清国内的铁矿石贸易机制,让中钢协能真正代表所有的国内钢铁企业参加谈判。另一方面,中钢协应该学学铁道部在高铁技术引进方面的一些策略,当时为了打破国外的四家技术厂商的垄断,铁道部统一组织对外技术引进谈判,由铁道部统一代表中国,抛出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动车组订单,然后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最终四家都把各自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中国,中国在最短的时间,花最小的代价,掌握了高速铁路核心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铁道部出面,代表了中国的整体铁路建设需求,哪一个企业都不会放弃中国市场,我们自然就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
2、谈判策略的问题。三家铁矿石企业,澳大利亚矿企相对巴西企业,运费少是一大优势,自然价格就有优势。越强势的企业,越难攻破。针对这一形势,我们应该在最弱的谈判对手身上下功夫,巴西淡水河谷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反而更容易让步,我们完全可以抛出,把最大比例的订单转移到巴西,只要巴西同意我们的价格,如果巴西不接受,那我们就把所有订单转移给两拓,本来巴西企业就有价格劣势,如果不同意降价,那他们就要冒失去中国客户的危险,所以他们让步的可能性最大。但是这次出了力拓间谍案以后,我们再去找巴西谈判,他们了解我们的处境,就很难大幅度降低价格,这也是我们策略失败的地方。回到当年铁道部谈判高铁,当时也是找最弱的加拿大庞巴迪作为突破口,庞巴迪当时技术最差,实力最弱,如果不答应中方条件,将首先出局,所以第一个答应了铁道部的条件,向中国转移技术,并且获得了满意的份额,其他几家看庞巴迪已经投降了,所谓的垄断同盟也就不攻自破了。
3、情报收集和防范意识差。谈判就是谈判双方智慧的较量,也是幕后工作的较量。这次暴露出来的间谍案,从侧面证明了我们谈判的组织和保密方面的薄弱,竞争对手对我们的动态了如指掌,我们对竞争对手了解却远远不够,也是导致每次谈判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次谈判之前,力拓的处境也不是很好,拒绝了中铝的入股后,负债比率也很高,虽然市场有所好转,但是不难分析,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仍然很强,如果我们不买力拓的矿石,对他们来说是灭顶之灾,但是对我们的损害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大,所以本人建议必须对力拓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不答应我们的条件,那就免谈,一年不进口力拓的矿石。如果真能做到,明年的谈判我们必将处于有利位置。有时候放弃一些眼前利益,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也是可行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