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秋文,是江西新余人。2004年7月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到广西东兰县从事志愿服务。
我还在念书的时候,就知道“西部计划”一些优秀志愿者的事迹,他们在西部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一直让我很敬佩也很感动。
就在2004年5月临近毕业,我下了决心报名参加西部计划。但我已经在一家台资企业实习、工作了半年。公司董事长很器重我,老先生六十多岁了,找我谈了一个上午的话,谁也说服不了谁。当时老先生很不开心。但我还是坚定地离开了。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参加了“西部计划”。
我服务的第一站是长乐镇人民政府,担任团委专职副书记。除了镇团委的工作,我还在镇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镇交通安全检查等工作。
2005年5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东兰团县委工作。5月底的一天,我到三弄瑶族乡全洞村调查时,在一个四壁透风的木屋前看到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小男孩正傻傻地望着我。我觉得很奇怪,就问陪同的村委主任:“他怎么不上学?”
村委主任告诉我,小男孩叫石宝,父亲因多年患有白内障,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因精神病离家出走,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老奶奶,石宝交不起学费早就辍学在家了。
那天回来,我心情十分沉重。小石宝的遭遇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让我感觉一阵阵的心疼。我决定从自己每个月600元的生活补贴里挤出钱来,资助小石宝上学。
第二天一早,我拿出了300元钱把小石宝送进了课堂。后来,我常关心他的生活。中秋节时我给他送月饼,春节给他买新衣服和压岁钱。有时间的时候,我就会去小石宝家看他或是接他到县城玩,教他做作业,陪他聊天。周边的村民熟悉了就和我开玩笑,都说我比他亲爹还要亲。
其实,在当地,不少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我走访了不少地方,看到很多人家住的是茅草屋,睡的是杂木搁在石头上的床,全部家当加起来都不值100块钱啊!我想,靠我每个月仅有的600元生活补贴,一个月资助两个学生,那连饭都不用吃了。怎么办呢?我想,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或许我可以建立一个助学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兰,帮助东兰的孩子们。用了三个通宵,我草创了“心系山区”助学网站。有了平台,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走乡串寨,进行贫困生调查工作,把收集好的信息整理归档发布到网上,面向社会各界寻求资助。
我将自己走访的第一批16个贫困学生发布到网站上,同时向所有的朋友劝捐。可一周下来,没有一个孩子被认捐。我又通过电话或短信直接和他们联系,有的当场拒绝,有的因太熟悉不好意思拒绝就说考虑考虑,但最终还是没见他们认捐。当时,我心里万分着急。走投无路的时候,甚至在网上只要一看见网友在线,马上就动员他认捐贫困学生。有的见过面很熟的网友,一听捐钱,就直接无语不理我了。
那些天,确实觉得山穷水尽,难道一切的努力就白费了么?该怎么办呢?那时候,我感到真的很无助。我问过自己,你算什么人呢?凭你自己一股冲动,一个人的力量,能做成多少事情呢?说实话,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的时候,我真的有想过放弃。
但想想那些山里的辍学孩子们,我真的没有办法就这样放弃。只有咬牙一直坚持着。
有一次我想,如果能让外面的网友亲自过来看看这些孩子的现状,可能能打动他们的心。于是我开始动员南宁等附近的网友利用周末来东兰看这些孩子们的情况。这回运气不错,真的有网友们来了。他们还将自己走访的图片上传到网上,并证实我提供的贫困生信息是属实的。而且几位网友还特别说明,我是外省过来的志愿者,是的确想为当地做好事的。外界网友见到网友自己的走访情况之后,第二批、第三批……贫困生全部被认捐。
你们不知道,当时我心里有多高兴。有多激动。有多感激。在此以后,我把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走访、搜集资料和捐助结对上。
2005年9月6日,孩子们都上学了,而我手上还有28名贫困中学生材料未整理。为了让他们尽快的得到捐助,我连续两天两夜整理这批材料。9月8日凌晨一点多,我从办公室回宿舍的路上,昏倒了,幸好被一个开车的好心人发现并送进了医院。医生要求我住院休养,但我打了两瓶点滴就坚决出院,因为还有很多的贫困学生等着我。两天后的凌晨,我再次因疲劳过度昏倒。县委梁副书记凌晨一点赶到医院看我,并对医院值班领导及医生说:“你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给小张,小张是外省过来我们山区志愿服务的,他是为了我们山区的小孩昏的。”很多认识的群众来医院看我。他们让我休息。可是我没办法休息。我还有那么多孩子没管好呢。错过这一批捐助,他们的损失就大了。上不上学,是一辈子的事情。我怎么能休息呢。
在奔波中,我发现很多工作还需要做。比如东兰有些学校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学生没有宿舍,都在附近农民家里居住。校舍是危房,看了让人心惊。我想找人来捐助修缮,可是这时候发现,我基本不认识什么有钱人。唯一认识的,就是我非要辞职得罪了的那家台资企业的董事长。
开始我没往老先生身上多想。因为当时走得很尴尬,怎么有面子和人家说呢。后来逼急了,我也禁不住常常琢磨他。通过老先生我知道了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我试着和凤岗台商会联系,并反映了东兰县的贫困情况。没想到,台商会理事们叫我送相关的详细材料给他们。我费尽心思,以最快的速度将精心整理的资料传给台商会,之后台商会只要一说哪些材料有什么不够我马上就给他们办好。台商会理事们见到我这种高效率的工作,同时也看到他们眼中我这个志愿者、他们叫义工的执着与踏实,不仅理解了我当初辞职来西部的做法,而且,台商会邓会长决定亲自率考察团来东兰县实地考察。
2005年月11月,邓会长一行来到东兰县考察,初步达成捐建学校的意向。2006年,所有项目全部顺利竣工,总捐资款达110万元。现在,台商会承诺连续四年对口资助400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决定帮助解决东兰县5000-6000名青年外出务工问题。
邓会长有一次对我说,小伙子你真行。我家在台北,你家在江西,咱们现在都跑到东兰做好事情喽。
在东兰的日子里,我走遍了全县14个乡镇147个村,走访了1500多户贫困生家庭。为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助学中,我放弃了双休日、五一、国庆等节假日,连春节都没回家跟父母团聚,几乎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钟。如今,我比刚来的时候瘦了18斤。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建立的助学网站从当初无人问津到现在的贫困学生供不应求。两年多来,通过助学网站及凤岗台商会等共资助了东兰县855名贫困学生。我还组织捐建了美逢小学、安桃小学、拉元小学和弄目小学等四所小学,募集了12000余套衣物,图书近万册,教学仪器、文具价值达25万多元。来北京前,我翻看了这几年的已到位的捐助记录。仅资助款项加起来是200万。
2006年7月,志愿服务期即将结束时,我向东兰县委递交扎根在东兰工作的申请,留在了这里。
今天,我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代表,和我非常敬佩的志愿者同事在一起,心里有一个感想。我想,中国还有很多东兰,中国需要很多志愿者。我们志愿者是一个大家庭,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朋友们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为让更多的小石宝能够上学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