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拓片属贵州省博物馆收藏,其内容可追溯到三国蜀汉刘备、诸葛孔明时代,近至清末,其碑刻古迹,很多与少数民数历史有关,也与贵州省明代建省,外来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融合之产物。
《红崖古迹》(清莫友芝复刻本)
红崖似天书,古往今来,有种种说法,刻迹年代不详,有人谓之“天书”。文字似刻在刻,形象钟鼎蝌蚪。据《安顺府志》、《永宁州志》、(民国)《贵州通志》,有几种说法,其一,三危禹迹,史称禹导黑水至三危,与衡岳禹碑、太学石鼓鼎足而三,横绝今古。其二,“殷高宗伐鬼方纪功碑”,其三,“诸葛碑”当地土人谓之红崖山有诸葛营遗迹,据《华阳志》。其四,少数民族文字,有“苗文古书”和“爨文先声”两说。其五,自然奇符,传说神奇。其六,明末李自成的故事,传说,明末农民起义,路经此地,便藏有金银财宝,故有诗曰:“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原迹在关岭县红崖山。现存,但面目似有改变。为贵州省级文物。
《蜀汉崖墓捕鱼图》三国蜀汉章武三年作品,位于习水三岔河。据史学家覃雨甘先生《两汉三国贵州历史研究》,蜀汉在贵州的政区,有牂牁郡、朱提郡、南广郡、江阳郡、涪陵郡,遍及今天贵州北、西北、西南、中部、东北、东部等大部分地区。
《姚记题记刻石》蜀汉作品,地点同上。字形率真自然,古朴天生。
《明王守仁草书题唐寅画册刻石》清光绪五年袁思韠勾摹,文忠彦刻石。袁思韠,贵阳近代有名的书法大家,东山之顶岩石,有其“栖霞岭”大字草书,今已修复。
《青龙石刻》宋墓,赤水官渡。48x53公分。
《安国亨诗碑》明代嘉靖至万历作品。安国亨,系彝族女杰奢香后裔。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贵州宣慰使安仁(幼名阿写)去世后,其子安国亨袭宣尉使职。由于当初年幼,请其叔父安万铨代为视事。稍长,因擅兵仇杀被革。为复官职,安国亨多次向明廷贡马、献大木,乞还冠带。在安氏诸多宣慰使中,安国亨是汉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他不仅能诗善文,治政亦较开明。史书记载:“今夷酋开垦,劝以农桑,察下贫者,亨必赋牛具种子”,颇得民心。
《海龙囤严禁碑》明万历二十四年作品,遵义,史称播州,海龙囤距遵义县以北几十公里,它是中国保留得最好、规模最大的中世纪军事古堡,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记载,海龙囤为播州唐代以降,世袭杨氏传至29代、文武全才的杨应龙统治,七百年一脉,政权稳定,文明景仰中原,至明万历,朝庭昏暗,官宦为霸,地方亦有妒忌者,川府贪官垂涎加害,至此,平播战争播发,成为万历年间明王朝的三次大规模战争。明王朝亦随之每况愈下,被农民起义而终结。
禁碑为杨应龙管理海龙囤的条例,现存该囤,我已见过。今人李连昌君,有吟碑诗:“虎踞龙盘四顾忧,禁严牒令费绸缪。略韬文采载斯石,怎敌王师剿播州。”又:“神人笔下起惊雷,一字排山鼓角吹。雪化西山春草发,草年王法满蛛帷”。
儒风曰:锣鸣鼓角,杀声怨天,悲愤激昂,项籍成仙。
碑铭禁严,字字凝边,鲜血败胜。泪严申冤。
雷霆万丈,夕阳霞艳。月色如故,山野游闲。
《彝文济火碑》年代不详,彝文碑记蜀汉建兴丙午年济火献粮通道助诸葛亮南征孟获事迹。
《日本三岛毅行书诗碑》清光绪三十年作品,原迹在贵阳阳明祠,现已毁。日本友人仰慕王阳明先生而求诸“良知”精学。
《黎太孺人墓表》清道光二十二年郑珍书,位于遵义沙滩。郑珍(1806-1864),字子尹,著有《仪礼私笺》、《轮舆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汗简笺证》、《郑学录》,黎庶昌称之为“西南大儒”,主编《遵义府志》、乡人集遗诗《播雅》,为研究贵州历史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