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咨询吗?哲学能够治疗思想的病症吗?
“哲学咨询”近20年来在西方国家的兴起,确实让人们感到很新鲜也很诧异。新鲜出笼的“哲学咨询”,将哲学引向一种思想治疗的实践,并且打出回归“心灵的治疗”。长久以来哲学留给大众的印象就是脱离生活实践。哲学究竟有什么用处?当代哲学大师L.维特根斯坦有这样的发问:“如果哲学只是让你学会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问题,如果哲学不能帮助你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那么你研究哲学又有什么用处呢”。
“哲学咨询”不仅要与心理咨询区别开来,而且还要从心理咨询那里夺回自己应有的地盘。当人的思想出现问题,哲学家可以像医生那样进行思想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像心理学家那样为“来访者”提供思想的评估和纠正。
现代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心理咨询大行其道。西方国家差不多变成了一个人人都要求助心理医生的“治疗化的社会”(therapeutic
society)。在80年代精神病专家估计每10个美国人中间有1个精神病人;到了90年代,已经变成了每2个美国人中间就有1个精神病患者。通过美国好莱坞电影比如《沉默的羔羊》、《本能》、《偷窥》等,我们确实看到了心理医生无处不在的影子。对于许多精神问题,仅仅依靠吞服药物和心理矫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生活观念及其思想方式的转换。事实上在当代心理咨询中间,就有不少是以某些哲学理论作为出发点的,如精神分析疗法、阿德勒疗法、存在主义疗法、认知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女性主义疗法、后现代主义疗法等。这些流传甚广的心理治疗理论,其实就是一些哲学理论的实践变种。
“哲学的生活咨询”可以作为心理治疗以外的一种选择,因为在心理治疗不起作用的地方,哲学的丰富思想资源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用。现代世界生活方式的许多问题都是些意识问题,不是病,也不是心理异常”。
西方哲学家都开办有自己的哲学咨询机构,直接面向个人或者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哲学咨询”。他们的目标就是让哲学走进大众的视野,为人们提供思想的服务。
1、
“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根本区别的话,那就是“哲学咨询”以“对话”而不是“诊断”为核心,不是把来访者看作病人而是看作神智健全的人。“哲学咨询”的基本形式是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展开一种自由的对话,就一些个人生活危机以及普遍的意义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哲学咨询专家不是居高临下地讲一通深奥的哲学道理,简单地用柏拉图或是康德去教诲来访者,最后为来访者提供一些现成的理论答案,而是要像“接生婆”那样来帮助来访者找出问题的源头,重温哲人的智慧,让烦恼的心事得到解脱。事实上,哲学咨询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来访者有所提示和开导,“只有作为思想的伙伴和感受的伙伴,哲学咨询师才能使来访者摆脱他的孤独或绝望,重新看待他的生活世界”。
2、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同,“哲学咨询”没有纠缠在来访者的过去生活经历上面,一定要在过去的遭遇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而是启示来访者以面向未来作为积极改变生活的重要原则。正因为如此,哲学咨询师没有窥淫癖的倾向,完全可以公开地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可以在公共场所进行探讨,“哲学咨询”不用面对来访者的个人隐私,不需要躲躲藏藏地进行谈话。爱恨情仇的问题,伦理善恶的问题,自我价值的问题,生活幸福及其意义的问题,可以公开讨论。思想的问题可以用思想的碰撞和交换来加以解决。
哲学的理论观点及其思想方法确实具有相当的思想治疗效果。主张哲学就是帮助人们去面对贫困,面对财富,面对死亡;当然还有苏格拉底的实践哲学,其根本宗旨是通过“哲学对话”来告诉人们“只有经过审视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生活”。
3、西方发达国家“哲学咨询”的迅速发展,完全证明了思想服务的买方市场有着很大的开拓空间。自1981年“哲学实践”的牌子在德国科隆树立起来之后,很快在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以“哲学咨询”为名的思想治疗工作室。为了交流,也为了形成“哲学咨询”的专业团队力量,各国从事“哲学咨询”的专业人士还陆续成立了相关的专业协会,如德国“国际哲学实践协会”(IGPP)、“美国哲学实践者协会”(APPA)、“美国哲学、咨询、心理治疗协会”(ASPCP)、“加拿大哲学实践协会”(CSPP)、“英美哲学实践协会”(AASPP)、“挪威哲学实践协会”(NSPP)、“以色列哲学咨询协会”(ISPI)等。这些协会定期举办会议,展开同行间的经验交流,组织资格培训认证、设立专业性的哲学在线网站。近些年来,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哲学咨询”机构。当然最为热闹的就是法国出现的“哲学咖啡馆”活动了(The
Philosophy Café
Movement),几百家“哲学咖啡馆”遍布法国的大中城市。这些以思想交流和平等对话为特色的“哲学咖啡馆”,围绕一些生活观念问题进行自由的讨论,确实吸引了不少的法国人参与其中。
4、“哲学咨询”方法。有代表性的是:一,“超越-方法的方法”(beyond-method
method)。是向那些愿意寻求哲学帮助的人提供思想的服务,而且是完全依照“来访者”(Visitors)的具体问题情景选择不同的谈话进入方式。哲学咨询师和来访者坐下来进行一对一的真诚对话,双方要敞开心扉排除偏见。通过真诚的对话,可以扩展我们的生活视野。对于来访者来说,求助“哲学咨询”是为了寻求生活问题的解释,是为了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别人也能理解自己。哲学思想治疗的目的是开拓生活空间而不是封杀思想活动。用哲学去辅导来访者的结果,应该是唤起来访者的生活热情,而不是给来访者一个标准的答案。
5、“哲学咨询”所进行的思想治疗定性分析。当然不是纯粹医学意义上的,也不是精神病治疗或者心理症治疗意义上的,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哲学的实际用处就是对人的“理智疾病”进行治疗,以求打开我们思想里面形成的各种“扭结”。对于各式各样的思想问题,“哲学咨询”采取了对话和讨论的平常形态。尽管只是话语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但却产生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6、哲学咨询的目标就是帮助个人或团体解除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生活中的问题有些是伦理道德方面的,有些是认识论方面的,有些是形而上学或本体论方面的,有些是人生价值观方面的,还有些是思维偏向方面的。因此,从事咨询的哲学家不可能按照所谓的医学标准对来访者进行临床式的症状诊断。来访者并没有身体疾患,也没有精神异常,而只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心里总有一些迷茫和困惑,希望通过哲学的思考来消除这些思想问题。具有启发性的思想观点,通过对话或是讨论的形式对于来访者的问题做出哲学上的解释。
7、哲学与咨询之间的婚姻基础,就在于哲学自身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
“哲学咨询”就是要让这些哲学家的睿智思想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来丰富我们的思想世界。
8、前提:人只要活着,就需要生活的道理。哲学就是讲道理的,这就是哲学能够存在下来的根本理由,也是哲学能够行使思想顾问的前提条件。
与当下流行的心理治疗、艺术治疗、戏剧治疗、音乐治疗等比较,“哲学咨询”的思想治疗当然有它不可替代的功效。思想问题,需要用思想的方法来解决。看书是在思想,对话是在思想,讨论是在思想。现代人的许多观念冲突和思想困惑,就是需要进行一番“哲学咨询”的思想治疗。让思想拥抱我们的生活,这是哲学的宗旨所在。
“我们要想过上自由的生活,就要取决于我们的政治制度以及我们对于自由的坚决捍卫;我们要想活得长寿,就要取决于我们的基因以及我们的健康医疗质量;我们要想拥有理智的、高尚的、正直的、快乐的和美好的生活,就要取决于我们的哲学以及我们的哲学实践。用思想来审视我们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也是可以企及的生活。读柏拉图吧,不用吃心理医生的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