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同仁堂家庭教育 |
分类: “每天十分钟”家教杂志 |
确实任何一个“老字号”,就是一个文明的传承,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无论是一根筷子、一把梳子还是一丸中药,这里面都满含着辛苦与勤奋。
有一部电视剧叫做,“大宅门”,据说是根据同仁堂的故事改编而来的。虽然因为是影视剧,里面增加了许多戏剧冲突与情感的纠葛。但里面对于祖上的事业,以及对“根”的追求却也一显无遗。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想做一个老字号,付出的努力是绝对不可能少的。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但现在看来,真正流传下来的老字号,还是到现在仍然是品牌的却并不多,比如京剧、中药,这些是国粹,也是传统、老字号的代表。
人们经常有这样的疑问,老字号肯定就是好的吗?我想我们确实不能一概而论,说老字号都是精华,当然不可能。但为什么有些老字号已经不再是精品,而有些老字号仅仅是一个历史的传说了,而有些老字号却成为了国粹呢?
区别在于哪里?老字号如何才能成为国粹呢?
有一个品牌,从宁波来到北京,从走街串巷卖药到贡奉八代皇帝用药,从一个“老铺”成为一个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大型集团企业。300余载的历史中,道路漫长而曲折,期间风也罢雨也罢,但人们从听说它,变成人们知道它,一直到只要是想吃中药,想吃点好的中药,就会想它来。从一个小门脸到一块金字招牌,从默默无闻到如日中天。这期间,我想从事这一行业的,做着同样事情的人绝对不可能仅仅有他们一家。却那些“老铺”,300年后仍然是“老铺”。而这家“老铺”成为辉煌不衰的国粹。那期间,他们肯定是做了一些别人的没有做的事情,或者是别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这家成为国粹的“老铺”就是同仁堂。
说道同仁堂,就想道中医药。说道中医药,就想起孙思邈。说起孙思邈,就想到《大医精诚》。大医精诚者,“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精诚可成大医,精诚也可成大道。如果说我们老字号最终变成了不朽的国粹,我想原因在于此,做到了“精”与“诚”。而精与诚即是我们经常言道的“文化底蕴,”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精,把自己的东西做到最好,因此俗话才说“精益求精”,一直精下去,要做就做最好。走进同仁堂在崇文门的办公大楼,就看见一层的同仁堂药店端端正正地挂着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就是同仁堂秉承的“深厚文化底蕴”的表现之一。
同仁堂从清康熙8年(公元1669年)创立,300余年来,一直强调药品的内在品质,“炮制必依古法,购料不惜重货”素有名气,而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企业,同仁堂在新的历史时期也不断为传统文化底蕴融入新内涵。比如,同仁堂的经营观是“诚实守信”,同仁堂的义利观是“以义取利”。
这也就是“诚”概念了。“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讲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也是同仁堂历经335年昌盛不衰的秘诀之所在”;“以义取利”即“以义为上,义利共生,以义取利,不取无义之利;坚信重义才能取信于市场,有了信誉才能盈利”。
2003年,同仁堂又总结推出“善待社会、善待员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四个善待新理念,以及“用同仁堂的文化吸引人、用同仁堂的干劲鼓舞人、用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人、用优良的业绩回报人”等新企业文化。
这种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企业文化使同仁堂人树立起“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锻造出疗效过硬的精品良药,同仁堂金字招牌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熠熠生辉。1989年同仁堂商标第一个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驰名商标,1994年同仁堂商标成功在台湾注册,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商标。同仁堂目前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商标注册,并加入马德里协约,同仁堂商标受到特别保护。
就这样,“同仁堂”浓缩一下就是“质量”,如果把“同仁堂”的335年,放在浓缩器里浓缩一下,你会发现‘同仁堂’这三个字就剩两个字,是‘产品’。老百姓最信任的只能是因为你的产品疗效好。在别人的眼里“同仁堂”就是真正的“中药”
三个世纪过去了,同仁堂做到了精诚,因此它从一个老铺变成一个“老字号”。从一个“老字号”变成了“国粹”。现在它不仅仅是国粹了,可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成为世界医药之粹了。
精诚为大道,说起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谁能够做得到呢?谁能做到,谁就是伟大的。因为“坚持成为一种永恒,就是伟大”。未经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心心大院课题组许可,禁止转载!
(未经博主授权许可,禁止任何个人任何组织擅自转载或使用博客中的任何文字及部分图片。一经发现后果自负!如需转载请与博主联系,电话:67734945)